影片和文本无差异,只是供各位有不同的阅读选择罢了~但还是建议各位看影片,因为有图有声。喜欢的话可以订阅喔~粉专也有其他游戏的信息,欢迎逛逛^^ 文本最底下也有其他游戏系列的解说喔~
先讲,为了避免争议,本文没有任何笔者的主观想法,全部都是上网就能轻松找到的数据与评价。笔者的想法为何,在本影片中不是重点。
废话不多说,那我们开始吧!
西元 2013 年,正值主机世代交替的过渡期,但 SONY 没有打算放弃 PS3 这块大饼。同年 6 月 14 日,一款大作横空出世,《最后生还者》做为 PS3 上最后一款本家 3A 级游戏,顽皮狗端出来的成品完全没有让玩家失望;凭着从《秘境探险》累积的经验,《最后生还者》将末世求生剧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发售后大获好评!总共 98 间媒体评论中,43 间给出了满分,平均分数 95 分,Metacritic 的玩家评分也高达 9.1(满分 10),PS3 的实体版光是首周就卖出一百三十万套。截至目前为止,1 代(包括重制版)的销售超过两千万套,这个数字还不包含数字版。
之后,顽皮狗发布《最后生还者 2》的相关消息。第一支预告片仅仅只是艾莉弹吉他,在 Youtube 上就有逼近一千万的观看量。2 代发售前,94 间媒体评论甚至超越前作,拿下 50 个满分。2 代会大卖应该是十拿九稳,但是在发售后却兵败滑铁卢,Metacritic 的玩家评分只有惨淡的 3.4 分。
2 代究竟发生什么事,导致媒体评分与玩家评分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大批玩家用负评狠狠血洗?要了解2代的争议,就必须先了解 1 代的成功之处。
《最后生还者》是一款以末世及僵尸为题材的游戏,不过市面上充斥一大堆与僵尸相关的游戏,例如:《恶灵古堡》系列、《恶灵势力》系列、《死亡复苏》系列……等等;以末世为背景的游戏也是多到数不清,《异尘余生》系列、《战栗深隧》系列、《全境封锁》系列……等等。要如何在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最后生还者》的过人之处就在流畅的游戏体验与极为深刻的人物描写。
关卡设计上,适中的地图既不会感到枯燥,沿途还能欣赏末日后的美国。战斗上,肉搏毫不马虎,主角会依据手持的武器与周围环境做出不同的还击动作。人物刻划也不遗余力,在极度重视儿童保护的欧美国家,顽皮狗豪不客气的在开场就发给乔尔的女儿一个大便当,使乔尔的悲愤与不舍有绝佳的情绪渲染效果。网络上有些十大哀伤游戏场景也将莎拉的死列入其中。
乔尔与艾莉的交互堪称公路旅行的最佳蓝本,厌世大叔与天真少女横跨美国。表面讲述的是乔尔带着艾莉尝试拯救美国,潜文本却是乔尔的个人救赎,公路旅行的重点一直都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旅程中的交互与互相弥补心底的空缺。自从失去莎拉,再长时间也无法抹除乔尔的失落──直到他遇见艾莉。这名少女天真却勇敢,这样的性格在末世中宛如沙漠中的鲜花,但品尝过丧女之痛的乔尔只把她当成另一个任务,因为他知道拥有越多的同时,意味着也会失去越多。
经历一段又一段的奔波与一次次的劫难,艾莉抹去乔尔的棱角,展露出隐藏在铁汉下柔情的那一面。最终,当乔尔得知拯救世界的代价是牺牲艾莉,他只身一人从火萤手中救下手术台上的艾莉,完成他无法保护莎拉的遗憾。如同前面所说,拯救世界只是表象,实际上是乔尔的自我救赎,也映衬游戏总监说的,这是一款关于爱与救赎的游戏。
回顾完一代,让我们把目光焦点转到 2 代,看看争议为何:
2 代发售前,剧情曾一度外流,极端的剧情走向与反派是变性人的谣言,引起不少玩家的批判,但顽皮狗的副总监尼尔.达克曼(Neil Druckmann)却引用美国歌手科特.柯本(Kurt Cobain)的话来反击:「我想告诉我们的粉丝,如果你们其中有人讨厌同性恋、不同颜色的人种或女性,请帮我个忙自己滚蛋,也不要参加我们的表演,更别买我们的专辑。」尼尔强行把怪罪剧情不佳的玩家套上「种族与性别多元歧视」此举引起不少反弹。
另外还有预告片与实际游戏不符的问题。在这支预告里,感觉被高尔夫球杆敲爆的是狄娜,这可以从艾莉的叫喊中得知;还有乔尔摀住艾莉的嘴巴,告诉她不会让她独自复仇。这让广大的玩家直觉二人组又要来段轰轰烈烈的大冒险。但乔尔却在游戏开场没多久就被艾比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而预告片里的台词则换从杰西的口中讲出。另外还有游玩片段里完全没有操作艾比的画面,以致于游戏上市后玩家们才惊觉要操控艾比。这种过于误导的宣传,自然成为玩家炮火的目标。
谈完宣传时期的争议,接着讲游戏内容。艾莉提到自己对杰西没兴趣,杰西问是不是因为自己是亚洲人,而艾莉豪不避讳的表态。玩过一代 DLC 的玩家肯定记得艾莉的性取向,副总监也在访谈中说艾莉是同性恋而非双性恋。然而怎么到这来,艾莉拒绝杰西的原因就变成基因而非性别。再联想到宣传时副总监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批评剧情的玩家是种族歧视,实际上游戏的内容也有种族歧视意味。只能说自助餐好吃。
艾比跟欧文的性爱场面也让广大的玩家不满,在官方并无声明艾比并非变性人而是货真价实的女性时,部分玩家即带着先入为主的眼光去批判两人的性爱场面,认为这种事情点到即可,关起门来要怎么做都无所谓,但是放在游戏的动画中真的没有必要;甚且比较令人有点期待的艾莉与狄娜,竟然草草带过。讽刺的是,玩家并不是歧视变性人,只是艾比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才让玩家觉得不堪入目。
刚刚谈到一代的故事主轴是爱与救赎,那 2 代便是恨与复仇。比起爱,恨是更强烈、更激进的情感,社会新闻随便找都能见到由爱生恨的相关报导。既然恨是更具侵略性的情绪,自然也会有更侵略的行为。一代的暴力是创建在为了生存而暴力,但 2 代的暴力是为了暴力而暴力。电子游戏的代入感再好,大部分的玩家终究不能切深体会艾比失去父亲的心情,更何况玩过一代的玩家与乔尔已经创建起深厚的情感。然而等了七年,却等到乔尔的头被当球打!相信大部分的玩家都无法接受。而且还有一段剧情是操控艾比追杀艾莉,这样的情节设计只会让艾比更令人厌恶。
既然是复仇,那玩家一定也想操纵艾莉用高尔夫球杆把艾比的头当球打。但是在复仇的果实即将到手的那一刻,艾莉却突然想起乔尔,然后莫名其妙地放过艾比,此处又引起更多玩家的不满。欸,都杀到底了,再杀一个也不为过吧?虽然故事的本质上是好的,告诉人们放下仇恨,打破复仇的轮回,但转折却十分生硬。后来艾莉回到往昔的家,却发现狄娜带着孩子离开,断了两根手指的艾莉也没法弹乔尔遗留的吉他。没能完成复仇的艾莉依旧失去了一切。在铺陈了二十多小时的愤怒情绪后,玩家却无从发泄,这股怒火便往顽皮狗烧。
编剧有编剧想要传达的故事,但玩家也有对游戏的期待。当乔尔被宣判死亡的那一刻、玩家拿起手把的那一刻,要的就是一个不顾后果的复仇、痛宰所有挡路的混蛋。然而,当故事走向与期待不符,自然而然会有不少反弹的声浪。
那么以上,就是本集的所有内容
粉丝专页:阿Ben
Halo 社区欢迎您的加入:
Halo最后一战-台湾粉丝团
Halo最后一战-台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