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年長制繼承法
原本是要介紹繼承法的,結果玩一玩突然覺得這個繼承法其實蠻多缺點的…
只推薦給新手不用擔心繼承人問題時玩,建議去研究選舉法
寫在前頭,這是給新手的文章,大佬們歡迎指正,或是當成教學文看看就算了
優點:是單繼承製度一種,領地繼承很穩定,不會受到分割影響。
缺點:
繼承順序高的家族成員會彼此謀殺來殺去上位,所以除非分家不然不建議封地
家族年長制,繼承人是異文化時會失效
例如867弗留利公爵起手
不能銷毀頭銜(假如你最高是公爵),被撕毀公爵頭爵的伯爵領會套用你最高領主的法律
如果你順手把頭銜撕毀了,家族年長繼承法會瞬間失效,但是你創建(篡奪)頭銜以867你的主頭銜法律為主,同時必須持有維羅納公國
捷克文化(波希米亞) 和 斯洛伐克文化(大摩拉維亞)可在 部落時期 研發 諸侯之桌使用此繼承法
1066波希米亞公爵及867弗留利公爵可以開局預設使用此繼承法,推薦玩波希米亞,捷克人家裡有礦真的不講道理,特殊地產升滿每月+9元
別稱叫選老制度,每一代的兒子培養都很重要,因為都有可能繼承到,孩子有時候真的太多管都管不來,因為還有孫子輩。
初中期換任頻繁,大約都 5X 歲即位只能統治3年~10年,很容易吃短暫統治的好感debuff,如果你天天開戰又要再吃發動戰爭好感 Debuff。
玩家繼承人是AI操控歷史遺留問題很麻煩,例如欠債、情人的皰疹、有秘密牽制等等…
操作感很繁瑣,新繼任都要處理教育、訂婚移植配種等等問題。
孩子建議一出生就選定監護人,才會留在宮廷內,不然等你去世沒辦法用尋找配偶交互,
只能用安排婚姻(非廷臣,是你宗族或分支的旁系孫輩),他也可能在地圖流浪脫離外交範圍。
其他一般的文化要在1050年之後的中世紀盛期研發出紋章學才可更改
純新手我更推薦1066,有點基礎後再玩867斯洛伐克,因為波蘭、俄羅斯、立陶宛全是不同宗教組可以玩一玩聖戰,只是靠近未改革宗教會有掠奪者還挺煩的
需要注意的是分支沒有繼承權,雖然跟你同宗族了,但因為分家了所以不算同家族,可能跟你爭奪宗族族長
這種情況很常發生在繼兄弟身上,因為老國王的王后死了悲傷欲絕,內閣大任不能沒有人擔任
只好找一個年輕貌美體力好的新妻子續弦,繼兄弟可能比你的長子年紀小,如果持有領地那他會有很大的機率創建分支。
同樣地,女性後輩的封臣同樣會因為沒有繼承權的關係,創建分支的優先度很高,這是男性優先法律的關係。
也不鼓勵因為這樣子就改男女平等,一來沒有西哥特法典(西班牙)不能改,二來宗教教義不能授予女性頭銜(例如天主教)。
家族長者繼承男性優先的意思是,你這一家男性都死光了或者無男性才會輪到年長女性繼承,繼承順序太低了,幾乎會馬上同宗分家。AI對AI之間很少母系入贅(包含有繼承權的長女,除非地位高),這一脈容易傳著傳著就沒了。
所以封給同宗族的思路是這樣的,打算放他獨立的地(同領主下平級也視為獨立)就分給分支,例如小兒子、女兒母系婚姻的孫子(已成年);
想要盡量回手裡的地分封給同宗無宣稱的族人,最好是年幼一點,因為父母健在不會創分支,未成年不加派系。
那怎麼樣人為製造分支呢?
分封一個伯爵給自己宗族的人,無任何宣稱你手中頭銜,三個孩子,父系(有宗族的父母)長輩已不在人世就會自動創分支了,盡量是不在 F2 繼承列表中的人
第二就是頭銜等級,如果你宗族最高頭銜就是國王,封一個國王給同宗的人,他也會很快創建分支,但這樣就處於你不受控的範圍內了
必須要注意宣稱派系問題,你如果封給子女,你去世之後他擁有強宣稱可能會產生把某某某送上王座的派系,分給小孩子的優點之一就是他不會加入派系,遲早都會成年的
Tips:特殊繼承法只適用於公爵以上
Tips:分支的家徽一般來說都是4塊現有徽章組成的2/4複製於宗族,2/4複製於領地首都旗幟,家族分支在細分支會替換既有的2/4領地(首都)旗幟;如果是分支地位或領地與原家族分支法理無關,就會新建一個全新的2/4宗族家徽、2/4領地旗幟;最後替換掉1/2宗族家徽。
這邊有個拓展性,宗族點數在同君主平級之下也可以吃到加成
例如你是神聖羅馬帝國下的國王,你打了一堆公爵領分給同宗族,然後用賜予封臣給神羅皇帝,這樣就可以多吃幾個公爵的宗族威望月產量,一位國王宗族威望產量是1、公爵0.5;三個公爵就超過國王了
打一個王國的精力付出比,在沒有聖戰跟教改的前提。
一塊公爵領慢慢磨才是常例的,除非你宗族跟擁有宣稱的子女結婚
被授予的公國如果是玩家繼承人,當你逝世後繼任者繼任被公國會套用家族年長制繼承法(AI也會自己花威望改公國地方法)
同君主之下慢慢吃地,然後分封給自己同宗無宣稱的族人,
搜索器無宣稱其實還要點進去檢查她父母有沒有強宣稱,因為強宣稱會繼承弱宣稱,不論強弱都能創建一個把XXX送上王位的派系
宗族統治的部分
我宗族A,是屬於B宗族領主的封臣,多打下來的公國封給同宗族的族人
產生的分支(不用等它產生分支)A2、A3隻要不是我的法理封臣,使用賜予封臣給領主,那領主就不會又丟回來,在系統那邊判斷為獨立,利用這個機制,多多賺取宗族點數
一個伯爵+0.25 一個公爵+0.5 一個國王+1 一個皇帝+2
以大國來說,因為構成的公國很多,所以我的想法是打下來一個王國,選擇肥地封給同宗族的人,然後國王給外族人,就可以達到多公爵的加成
四個公爵就能抵一個皇帝了,打了老半天才變皇帝也才+2,打四塊公爵放出去就有皇帝那麼多
以小國來說,就直接給他一個國王,因為難度低,例如愛沙尼亞、布列塔尼這種少公國構成的王國
以我這盤867因斯布魯克伯爵開局,我龜了好幾年之後打下巴伐利亞、波希米亞
然後巴伐利亞直接封給同宗的讓他不受控於玩家,就可以吃到巴伐利亞的國王宗族點數


實際操作一遍,我現在是波希米亞國王往右打下匈牙利
然後外喀爾巴阡公國、尼特拉公國、比豪爾給同宗的人,最後國王隨便給個你順眼的人(非宗族)
最高領主B宗族(皇帝) | 國王(我)(A宗族) | |
匈牙利國王(C宗族) | 三個同宗族的公爵(A2、A3、A4) |



斯洛文斯基非我宗族

這樣下來可以同勢力吃到1國王3公爵的宗族點數
大概是這個理念,可以達到不獨立,又能吃到同領主多爵位宗族點數加成的辦法
然後給出去AI要怎麼維穩,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你給出去之前動用自己的國庫稍微做一點基礎建設
例如蓋滿或幾個一級建設,通常不太容易被推翻
如果宗族太強從公爵吃成國王那也沒辦法…
為了制衡匈牙利總共5個公爵我只給三個同宗族的公爵
不只給伯爵是因為太弱小太不穩定,穩一點是弄一個共和國王出來
個人的經驗,盛行特殊選舉法的國家最好是自己宗族抬成國王
不然使用上述的方法,外姓國王很容易就被抬下去
有趣的是,當你宗族威望等級足夠高,很多公主都會跟你族人結親
被派系擁立之後,因為當初不是母系婚姻過個幾代變成自己族人統治
也可能是母系婚姻,因為難產或是年紀太大沒有繼承人,也變成自己族人統治
同理自己宗族統治國家也可能被人這樣子篡位
篡國流其實也蠻好玩的,多生的兒子無腦娶強宣稱的公主,總有一些國王突然掛了沒兒子可以篡到國,或是罪惡王國被派系抬下去

加洛林王朝就這樣子下去了
不定向聖戰同理也可以利用這樣的手法製造外國王+多個同宗族公爵
在你經營一段時間之後,聖戰時看一下有沒有同宗族參戰的分支,看一下他軍力夠不夠強
如果夠強聖戰就不用沖第一,沖第二、第三反而更好




一場聖戰完三則賞報,代表有三位同宗族不同家的族人上位了
可惜第三則賞報只是伯爵,而且跟第二則賞報同公國,這樣子只吃到2公爵(+1點)的宗族威望,實際上還是需要一點運氣
至於受益人,我認為優秀的人選是正值壯年,底下有成年或未成人兒子
聖戰上位的統治有一個十字軍之王buff,我認為是非常強力的效果,盡量讓這位統治者活得久一點這個新王國國運才長久
Tips:準備階段點參戰方可看受益人跟宗族
Tips:這手段的前提是宣戰的王國夠大,公爵領夠多
Tips:不定向大聖戰簽訂的停戰協議很坑
關於育種
說法:
宗族分為至親(直系2代內+兄弟姊妹)、遠親(父母姊妹、堂表兄弟)、血親(有血統關係但是關係太遠)
同輩堂表親是堂表親間可以結婚,交輩旁系是指你可以跟兄弟姊妹的子女結婚,想要點出加強血脈決議請多利用近親通婚
Tips:基督教除了禱告派跟亞當派預設皆是交備旁系婚姻
父母同樣都有的特質會遺傳,例如身體組的1級硬朗+1硬朗 = 1 or 2健壯。2健壯+2健壯=3海格力斯,必定遺傳與升級。但是1硬朗+2健壯,子女是0、1、2之中隨機。
父母其一擁有的特質需要看機率,例如傾國傾城(外貌3)+天才(智力3)
生出來的孩子隨機擁有外貌、天才其一或其二種特質,特質等級看你的宗族聲望等級(意味著雖然可能遺傳但會降級),聞名於世等級以上才有可能隨機遺傳3級特質。
Tips:駝背、侏儒之類的負面特質父母皆有的情況也是100%遺傳
廷臣我習慣配外貌組or健壯的,
因為配出健壯組的廷臣後代可以給後輩當老婆或是男的當騎士(加勇武)
選外貌組純粹是因為無領地者有生育力 Debuff,選外貌廷臣生出後代機率高
要小心江湖傳言外貌特質容易被勾引出軌
我很討厭同盟聯婚,因為同盟有難一直請求你幫忙,拒絕還會扣威望
除非處境不妙一般來說我不會同盟聯婚,除非是自己的屬臣
廷臣跟宗族封出去之前盡量先幫他們繼承人訂好婚,AI自己找的實在有夠雷,如果不是要育種的建議還是幫長女訂個母系婚姻,但是訂婚我也遇過AI永遠不成婚卡住的,因為對象被抓去當傭兵團首領或是發誓當修士
教育跟訂婚
教育(監護人選定)大約三-五歲左右就要搞定,為了避免自己突然掛掉後代教育跟特質AI隨機
剛出生太早了(還沒出現童年特質),如果你怕忘記也可以出生就搞定
男生訂婚要注意女生45歲無生育率,所以要只用年齡差距15以內;
女生隨意,男生到70歲都還能生育,但是我很常遇到訂婚者出家或是跑去當傭兵首領的,一直不能訂婚
廷臣後代也要教育,沒教育素質真的很爛,不用思考,選擇他的父母其一點教育就行。
玩家繼承人盡量自己教育,才可以選性格特質
這些操作的確很繁瑣,但是記得做的話會給你宗族統治帶來方便跟穩定性
Tip:覺得自己快老死了建議不要再當監護人,因為被監護人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會亂跑
Tip:我是點自己右鍵安排婚姻,找自己族人在點他人頭進去「尋找婚姻」,不能使用尋找婚姻代表不在你領地內的宮廷,如果他的特質很好,你只能使用安排婚姻跟AI結親了
Tip:尋找配偶有時候他會推薦至親(因為都在同宮廷),很容易被主教勒索或是扣虔誠(天主至親不可通婚)
文化革新
一般來說直轄+1、兵士規模+1優點升級
經濟>工事>軍事>特殊效果類≧發展度上升
我到穩定期中世紀盛期直轄+1不一定會先點
試過承平時期直接走經濟革新,效果也不錯
玩熟了,依照個人習慣玩法就好,僅供參考
新玩家容易搞混的
軍事建築,與部隊傷害、堅韌增益、徵召兵規模有關
工事建築,與守軍、城防等級有關
經濟建築,與稅收有關(神殿、城市)
當然有些建築同時有經濟跟工事建築的效果,例如城牆,實際分類上它屬於工事建築
公國建築也分成經濟跟軍事兩類
其他革新字面解釋都很簡單
城堡地產通常需要經濟跟工事兩種革新才能升級
建築等級上限看男爵領等級(規模)
接觸文化
可從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勢力來學習加速推進發現別人已發現革新
基礎5%,預設文化領袖偏好+20%,領袖的每一點學識+2%機率
有點科學思想時是套用在領袖上的演算法變135%,偏好+27%,學識+2.7%
要特別注意文化領袖未滿16歲時,不能擔任文化領袖,會自動移交給同文化領地次多的領主,如果你的文化是全直轄,會發現文化無領袖,也無法變更偏好
在學識高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跟接觸文化點到同一項了,
因為最高就是100%機率,在你學識高的時候機率溢出是蠻浪費的
例如我這位君主學識很高,有77%機率

「紋章學」正接觸文化

點到「紋章學」上,77%+40%=117%,這樣有17%被浪費了

反過來學識低的時候也可以多利用
例如我這任角色學識很低,自己研究只有47%機率

而君主軍械庫正在進行文化接觸,該革新剛好在我目前規劃中屬於一個還不錯的順序
我選擇研究君主軍械庫,這樣子吃到接觸文化的加成,使得機率上升到87%

這樣的作法對於沖革新數量蠻有用的,因為革新發現數量影響著文化能不能快點進入下一個時代,
接觸文化的項目發現完畢的話也會再隨機進行下一項。
關於地產(1.2)
世界地圖地形是固定
伯爵領首都也固定的(預設),有些是特殊類伯爵領,專屬於共和制或是神殿制(預設)
在一般狀況下,地產格是固定
開局根據時代通常地產分布都固定的867空地產多、1066空地產少
農田or平原or洪泛平原優先蓋城堡,因為可以蓋農田(平原)、莊園宅邸(農田)、果園(洪泛平原)稅收高
重騎兵增益軍事建築軍團訓練場(農田、洪泛平原)
想玩駱駝(沙漠、沙漠山地、綠洲、洪泛平原)得去中東或非洲,戰象(叢林,不是森林)印度、東南亞

超出直轄就封給男爵,往後可手動剝頭銜或是自然繼承
山地選神殿或城堡(小勢力槍兵防守)
直轄才可以稅收全拿,給封臣根據封臣種類只能拿一定比率
共和預設20%(革新兵役免除稅+5%),實際上是20*105%(免除稅+5%)
還有管理生活方式細分帳簿可以額外+15%
直屬神殿地產看好感度(+50最高),神權制(采邑)看你的信仰奉獻等級
封建制預設正常稅收10%
要發展度就城市、要控制力(看宗教教義)、怕聖戰打不贏就蓋城堡租給騎士團
而城市or神殿地產你只能收稅,沒辦法稅金全拿
Tips:只有男爵自然死亡無繼承人的狀態下你會繼承財產,雖然他們很常亂花
Tips:騎士團雖然也能租城市,但是享受不到地產(軍事)增益,所以…很爛。
建議最好是不要租城市給騎士團,你收不到錢、騎士團又很爛。
Tips:修建神殿地產會給持有伯爵領的人500奉獻值,對於想要衝教改或是祝聖血脈的人有大用,這決議我覺得是專門設計給重建神聖羅馬帝國決議的前置降低困難度。
PS.成立騎士團,會漲10點宗教熱情,如果你討厭聖戰的話…
我傾向是
2地產:只能神殿、城市2選1
3地產:被系統預設綁死了限定1:1:1
4地產:伯爵首都+2城市+1神殿 or 伯爵首都+1城市+1神殿+1男爵
以此類推,雖然有時候我更喜歡城市系統自動任命,節省操作…不用思考沖發展度
但是男爵領還有個妙用是是你持有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到軍事建築加成
超過直轄的時候可以先把男爵封出去,後面因為文化革新、配偶輔助、生活方式上限提高了再把男爵領拿回來,可以直接剝除頭銜,男爵不暴政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