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
最近重新把漫畫看了一遍 對其中的部份武器感到好奇 所以收集了一點數據
除了和大家分享以外也順便我刷新清晰
首圖不知該放什麼所以就隨便放個杉元JO一的奇妙冒險了

來源:twitter.com/asikoh009/status/1001122078685184001
另外 為了方便找到漫畫里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我會使用一些網路來源的圖片 還請見諒
那麼正文
三十年式步槍

用戶:杉元、尾形(旭川前)、谷垣(勃起前)、第七師團(網走前)
因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採用得名
又因是由有坂成章大佐主持設計(不知為何漫畫里稱呼為”有坂成藏”),故又稱”有坂步槍”,是後續一系列有坂步槍之首
機械結構採用廣受好評的毛瑟式,射擊精確,但6.5mm子彈殺傷力低落是主要缺點
139話時,尾形提到三十年式的子彈是”不殺子彈”,這點在三十年式剛制式化時就已經被質疑
不過最後卻以”殘酷殺生非人道行為,槍彈只需剝奪敵人戰鬥能力即可”為由而沒有改動
雖然三十年式在日俄戰爭後被三八式取代,不過搭配的三十年式刺刀卻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
另外,海軍並沒有採用三十年式,而是使用另一款改良型號的三十五年式
二六式手槍

用戶:松鼠大叔(第三話)、牛山、第七師團
明治26年(1893年)採用,是日本最早的自製手槍
設計上參考了諸如韋伯利手槍、史密斯威森三號手槍等同年代轉輪槍的設計
這把槍並不受好評,原因是擊發機構只能由扳機帶動,不能像一般手槍把擊錘壓下到待發位置,造成扣扳機比較費力,且射擊準度也不好
使用的9mmX22二六式手槍彈威力也弱,這點衫元在第100話時同樣有提到
在二二六事變中遇襲、近距離身中數槍仍活下來的鈴木貫太郎也能應證
由於日軍對手槍不重視和對自動手槍的不信任,日本採用自動手槍的時間非常晚
所以這把槍一直到二戰末期還有使用
十八年式步槍

用戶:二瓶鐵造、谷垣(勃起後)、釧路寇坦的獵人(奇拉烏西等人)
明治18年(1885年)採用,由日本第一款自製步槍十三年式發展而來,和十三年式一併稱之為”村田槍”
主持設計者為村田經芳少佐,是參考了法國的Gras步槍而來的
在十八年式後,村田少佐還開發了另一款二十二年式,但使用數量並不如十八年式
後來兩者一起被三十年式所取代
溫徹斯特Model 1892

用戶:土方
溫徹斯特M1892是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白朗寧為溫徹斯特公司設計的一系列槓桿式步槍中的後期改進型
本槍有數款發射不同彈藥的款式,土方手裡的則是搭配點44溫徹斯特彈的型號
不過和作者在第57話的註解不同,這款彈藥是溫徹斯特公司專為自家的M1873槓桿步槍開發的
並非如作者所述,刻意開發與陸軍手槍使用相同的步槍
柯特陸軍型轉輪槍(Colt SAA)原本是使用點45口徑彈藥,是在這款點44溫徹斯特彈出現後才推出了發射同樣彈藥的款式
柯特M1903袖珍擊錘內置手槍(Colt Model 1903 Pocket Hammerless)

用戶:鶴見中尉(?)
柯特M1903無擊錘手槍是約翰.白朗寧設計的其中一款手槍
這是在自動手槍發展過程中具有標竿地位的一個款式
雖說名稱是無擊錘手槍,其實是把滑套延長蓋住擊錘,以減少外露部位,避免出槍時發生拉扯
這把槍性能優秀,除了曾被多國警察單位採用,還曾經是美國陸軍和空軍的將軍用槍
在第30話,鶴見中尉正在查看一把M1903,旁邊還放著兩把同型槍
然後就沒了,這些槍再也沒有出現在鶴見中尉或任何人手裡
直到二戰爆發為止,日本軍官自己向進口商購買外國手槍一直是很常見的事
據說M1903一直是很受日本軍官歡迎的型號
其中一個有名的用戶是東條英機,他曾試圖使用這把手槍自殺,然而最終失敗並被送上戰犯法庭
並排式雙管霰彈槍

第31話中,月島曾經檢查過一些雙管霰彈槍,不過我不能肯定款式
奇怪的是第七師團根本不曾使用過這些霰彈槍
馬克沁機關槍

用戶:俄羅斯陸軍、鯡魚屋老闆、艾迪.丹、網走監獄、長谷川幸一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自動武器,僅靠子彈發射時的能量就可以持續運作,而不需另外做操作動作
發明者海勒姆.馬克沁是美國出身的英國發明家
有一個說法是有人告訴他”如果你想賺大錢,就該發明個厲害的武器賣給那些成天殺來殺去的歐洲人”
馬克沁後來移居英國,因為他的設計成就,他在1901年被封為爵士
順帶一提,海勒姆.馬克沁的哥哥哈德遜.馬克沁是化學家,是最早研製無煙火藥成功者之一
哈德遜.馬克沁在美國同樣大發軍火財,兩兄弟因此終生不睦
馬克沁之子則發明了消音器
可說這一家人徹底改變了戰爭的樣貌
上面那張作畫有個bug,可以看到槍身左邊掛著彈帶的前端部分,然而右邊卻看不到彈帶的其他部分
不過一期的作畫水準嘛……算了
博查特C93

用戶:鶴見中尉
這是最早的自動手槍之一,設計者為雨果.博查特
C93手槍曾經被推銷給多國的軍方
雖然測試表現很好,但被認為太大太重,且結構複雜、價格高昂,因此沒有被採用
但博查特堅持自己的設計完美而拒絕修改,後續設計便由他的助手格爾格.魯格接手進行
成果即是著名的魯格P08手槍
土製手榴彈

用戶:俄羅斯陸軍、日本陸軍、奇羅藍克
旅順會戰時,雙方都曾以手頭的物品製作投擲用炸藥
後來在一次大戰時,這樣的做法再度出現,軍方注意到這類武器的潛力,便列為制式裝備專門開發

左起分別是用山砲砲彈彈殼改造、兩款用砲彈改造和空罐改造成的手榴彈
奇羅藍克使用的就是右邊六角柱狀的空罐手榴彈
砲彈手榴彈在漫畫第31話也曾出現


第76話的谷垣回憶中則可以看到俄軍用空箱製作的手榴彈


受日俄戰爭的影響,日軍也開始開發專用的手擲榴彈,後面會再講到
毛瑟C96手槍

用戶:都丹庵士、茨戶賭場打手、夏太郎、土方(?)
著名的槍械製造商毛瑟公司在1896年推出,設計者為菲德勒三兄弟
關於毛瑟手槍的設計起源眾說紛紜,因為毛瑟公司的紀錄文檔在二戰後全被佔領毛瑟廠的美軍指揮官燒掉了
C96的全名為毛瑟軍用手槍,是對準軍方市場
不過各國軍方几乎都認為毛瑟手槍太大太重,人體工學設計不佳,而且結構複雜、保養困難、造價高昂,因此沒有大量採購
但是這把槍在中國卻很受歡迎,除了國軍大量採購,就連各路民間人士甚至盜匪之流都非常喜愛
在中國時常稱呼為盒子炮或駁殼槍,正式的稱呼則是自來得手槍
毛瑟手槍隨槍付一個木製槍盒,平時收納槍枝,需要時可以裝在握把上,馬上變成卡賓槍,能提升射擊準度
這是毛瑟手槍深獲國軍喜愛的一個原因

第122話
另外,土方在第20話初登場時,永倉為他準備的武器里也有兩把C96,後面卻再也沒看到過
而夏太郎在茨戶時還使用C96,跟隨土方到了小樽後卻換用轉輪槍了
南部式手槍

用戶:第七師團
明治35年(1903年),由南部麒次郎少佐開發的日本第一款自動手槍,是後來的十四年式手槍的雛形
雖然是奉日本陸軍命令開發的,卻仍然沒有被列入制式裝備,不過仍有提供軍官自費購買
反而是海軍在大正3年(1914年)大批採購供陸戰隊使用
南部式手槍和毛瑟手槍一樣,配備一個可以組合在握把上當成槍托的槍盒
不過這個設計沒有延續到十四年式上,也沒有在漫畫里出現
三八式步槍

用戶:尾形(旭川後)、第七師團(網走後)
明治38年(1905年),依據三十年式在日俄戰爭中的使用經驗改進而來
之後持續使用了40年直到二戰結束,可說是日本陸軍的代表
不過,雖然正式定名採用是明治38年,但是正式量產配備卻要到明治41年(1908年)
為什麼第七師團(包括鶴見中尉以外的部隊)能提前拿到呢?就當作是先給部隊試用吧
和三十年式相比,三八式的改變包括將槍機結構簡化、將保險從旋鈕式改成轉盤式、在準星兩側增加避免碰撞的護片、將槍機拉柄末端從球形改成橄欖形,還有增加槍機防塵蓋
其中又以防塵蓋最為明顯,因此在中國習慣將這把槍稱呼為”三八大蓋”
在第94話中,作者註解三八式步槍曾大量外銷
在一次大戰時,英國曾採購一批三八式,用於新兵訓練
俄國則因為自身軍械產能不足而大量採購,並且配發給前線部隊使用
此外,三八式在抗戰前一直有對中國銷售,對象是各派系的軍閥
這些軍火生意除了讓日本賺取外匯之外,也讓日本能夠透過改變各系軍閥的實力強弱,影響中國國內的政治局面
中國國內的仿造生產則以閻錫山率領的山西晉係數量最多
三八式步槍彈道低伸,射擊精準,但是6.5mm子彈殺傷力實在太弱
在中國就有”人馬一度中彈,若不中要害,有時尚能繼續戰鬥”的報告,前線士兵更是抱怨連連
後來日軍便開發了新的7.7mm彈和九九式步槍
但是日本的兵器產能趕不上戰爭造成的武器需求,所以三八式一直沒有被完全取代
於是就有了不同部隊使用不同槍彈的混亂狀況,為後勤工作造成巨大的負擔
三八式重機槍

用戶:鶴見中尉(小樽)
三八式重機槍是由前身保式機關砲改良而來,主持改良工作的是南部麒次郎少佐
兩槍的機械結構都來自法國的哈奇凱斯重機槍
哈奇凱斯機槍最特別的是不使用彈帶或彈鏈,而是用將子彈用一塊金屬板夾住送進槍里
日軍將這個設計稱為保彈鈑,這個稱呼也被國軍使用
保彈鈑的優點是裝彈快速,缺點是一片保彈鈑僅安裝30發子彈,持續火力不如彈鏈和彈帶
從日俄戰爭直到二戰,日本陸軍使用的重機槍全部採用哈奇凱斯式
另外,由於日本國內沒有三八式重機槍留存,保留的數據也很少
作者為了作畫參考數據也下了一番苦心

M1897霰彈槍

用戶:坂本慶一郎、鶴見中尉(網走時)
M1897的原形是M1893霰彈槍,兩槍的設計者都是約翰.白朗寧
M1893的槍機是開放的,沒有上機匣
白朗寧在設計M1897時則把上機匣加上,增加機械強度,可以發射更強力的彈藥
M1897有數個不同的生產型,漫畫中出現的應該是鎮暴(riot)型
美軍從一次大戰起使用的M1897戰壕槍便是由此型修改而來
M1897的特點是沒有擊錘管制設備,如果扣著扳機不放直接操作槍機上彈,可以直接擊發
這個設計大大增加了這把槍由熟手操作時的射擊速度
另外,如圖中可以看到,在把M1897的槍機往後拉時,一部分槍機會直接退出機匣,來到握把上方
不過這並不代表操作時右手不能握在握把上,鶴見中尉的這個動作純粹是為了漫畫繪圖設計而已
莫辛納干M1891步槍

用戶:俄羅斯陸軍、網走監獄、俄羅斯國境守備隊、亞港監獄
俄羅斯在1891年採用的步槍,取代了前一款柏丹M1870
設計來源是俄國設計師謝爾蓋.莫辛以及比利時設計師李昂.納干
此槍和後續改進型被持續使用了很長時間
除了有許多國家使用過外,由於數量多且射擊精確,在民間一直很受歡迎
甚至有廠商推出改裝套件,可以把莫辛納干步槍改到連他媽媽都認不出來
明治四十年三月制定手榴彈

用戶:月島
對,名字就是那麼長
這是日本最早的制式手榴彈
據數據稱,這款手榴彈是由日俄戰爭中使用過的另一款手榴彈改進而來,但是前一款的制式明稱卻已經不可考
使用方法一如月島所示範,拉開彈體前端的保險,然後手握布條拋擲
使用的不是定時引信而是撞擊引信,所以拔開保險後只要碰撞到物體或地面就會爆炸
雖然後續又有多次改進,不過最後還是被采普通方式投擲和定時引信的十年式手榴彈取代了
三年式重機槍

用戶:鶴見中尉(網走時)
大正三年(1914年)採用的三八式重機槍改進型,以試作品的名義穿越回來
至於為什麼都有三八式重機槍了還要多塞這把進來?就只能問作者了
雖然外型和三八式大不相同,不過內部結構仍然一樣是哈奇凱斯式
圖上可以看到三年式重機槍的三腳架和現代常見的款式不同,是後三角式
前方腳架上有橫向的插槽,可以插入供搬運時使用的棍子
納干M1895

用戶:俄羅斯殺手?、俄羅斯秘密警察
由比利時槍械設計師李昂.納干設計的轉輪手槍,在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長時間使用
納干轉輪槍的特別之處在於氣密設計
在準備擊發時,轉輪會被向前推,讓葯室形成封閉狀態
如此在開槍時,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不會像其他轉輪槍那樣從彈倉前方泄漏
因此納干手槍的威力、射程和準確度都優於其他使用尺寸相近彈藥的轉輪槍
還讓納干手槍成為少數可以安裝消音器的轉輪槍
不過代價是納干手槍被迫放棄中間折開或側開這些方便裝填的設計,只能一邊轉動轉輪一邊逐一顆退彈裝彈
除了俄國外,還有一些國家也採用過納干手槍,不過這些國家使用的款式並沒有氣密設計
柏丹M1870

用戶:威魯塔人家、尾形(樺太國境)
由美國人希拉姆.柏丹所設計,是俄國在莫辛納干步槍前使用的步槍
這把槍被普遍認為結構簡單、射擊精準以及勞靠耐用
在莫辛納干步槍獲得採用後,許多柏丹槍流出到民間成為獵槍
但是因為俄國工業能力不佳,直到日俄戰爭時俄軍里都還有許多柏丹槍
扣掉那些我懶得一把把去確認的轉輪槍,目前出現過的大概就這些了吧
以後有新的我再補
弄超久,有夠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