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的內容不同於霹靂一直是三教為主
而是走出自己的路
特別是用墨家為主軸
本篇是講歷史上的墨家
其實跟大家想像的不同
墨家跟秦國的強大有很密切關係
之前金光的始帝跟徐福的內容,脫胎自秦始皇與徐福
而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葯
其實跟墨家思想有關
來談談墨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好了
我盡量寫的簡單點
這裡請先把課本或各種衍生創作教你的歷史放到一旁
因為很多內容會跟你以前認知的不一樣
不曉得現代的歷史或國文課本還有沒有墨家理念的介紹
1.兼愛
2.非攻
3.節用→節葬
4.非禮
5.非樂
6.尚同
7.尚賢
8.非命
9.天志
10.明鬼
以上這樣排是有意義的
這樣可以把墨家理念分成四大組別
我知道很多人最記得是兼愛非攻
其他的可能不太有印象
但其他組別影響秦漢政治的深遠程度
遠超各位想像
先來談墨跟儒最大的差別
墨家是「道德功利主義」
儒家則是「道德理想主義」
墨子跟孟子都愛談「義」
但兩者的「義」天差地別
墨子的義是義利一元論
〝義,利也。〞(墨子‧經)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
(墨子‧天志)
孟子的義卻是〝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
跟《中庸》的〝義者宜也,尊賢為大。〞互訓
墨子的義是不可撼動的絕對,而孟子的義是審時度勢後相對合適的判斷
孟子的義利觀跟墨子的義利一元論互斥
因此孟子的不少論述特別針對墨子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因墨子最愛言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兼愛)
墨子的基本論述就是以利為出發點,
〝兼相愛,交相利〞,是他論述的中心
墨子以〝利〞為出發點
交相戰雙方無利,所以兼愛、非攻
勞力費財無所得,所以節用、非禮、非樂
萬人齊一耗損最低,所以尚同、尚賢、非命
而要維持這個體系,必須有精神指導,所以天志、明鬼
但也因此造成整個論述的崩潰
天志跟明鬼本質上是宗教型觀點
會跟節用、非禮、非樂互斥
因為宗教團體的形成非常仰賴宗教儀式
這點不管各個大小宗教都一樣
唯有不同的教儀方能分辨彼此
而宗教儀式的施行不可能節用、非禮跟非樂
各位想想節日的花費是不是比平常更大
越遵循古法,耗費越多
很多人有越繁雜代表越虔誠的觀念
而這一定跟節用的觀念互相排斥
墨子的論點因此致命缺陷
變成墨家的教團用以維持教團要依靠鉅子本身的人格魅力
而不是給予宗教儀式上的支持
以鉅子孟勝為例
因為陽城君等一批楚國貴族趁亂殺吳起時,被吳起陷害殃及楚悼王屍體
楚肅王即位後這些傷及先王屍體的要夷族,攻打陽城君
陽城君將其封地交給孟勝,自己逃命去
其弟子徐弱勸說其師,如果有利陽城君,一死無妨,可是擺明死也是白死,
為免墨者斷絕,因避其鋒
孟勝怎麼回答?
「不然。
吾於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
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
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
我將屬鉅子於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賢者也,何患墨者之絕世也?」
接著徐弱以死明志
孟勝派人傳令田襄子接任鉅子之位,然後自殺殉城,
一同跟隨自殺的180人
而傳令給田襄子的三人,田襄子說我是鉅子,你們可以不必隨孟勝自殺
但三人依舊自殺(呂氏春秋‧上德)
另一位鉅子腹黃享,只有一位獨生子,其獨生子殺人
秦惠王特別跟他講:先生年紀已高,又只有這位兒子,我已經令下面不要判死刑,
先生就聽我這一次的好嗎?
腹黃享答道:「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
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黃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
(呂氏春秋‧去私)
這些鉅子都是以自身人格為擔保,統領整個教團,墨家對鉅子的道義要求非常高
這本身就限制鉅子面對困境的選擇,常常要為了鉅子的道義責任
只能選最慘烈那條路
〝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決。〞(莊子‧天下)
因為是以超高的道義標準,所以每任鉅子皆是聖人級別的人物,
但世上哪來這麼多聖人,後面的鉅子很難推選出來
大家誰也不服誰
墨家教團勢力越來越分裂
而且因為都是以鉅子個人魅力為號召
不是用儀式或其他簡便的方法決定領導者
難以糾結成更強的政治或宗教實體來影響執政者
容易被分散消滅
以上是墨家的天生弱點
接下來講講秦墨對秦漢史的重要影響
秦墨跟秦國高層的結合可能始於秦獻公(秦孝公的父親)
墨家除了上面那些理念的精神面
聞名的還有其軍事技術跟軍事化管理
這對一心變法圖強的秦國正好一拍即合
這也是墨子一書中最後幾篇全是守城、攻城、軍隊編製、全民皆戰的原因
並且延續到西漢時期依然是這套方法
如銀雀山出土的〈守法守令十三篇〉跟墨子的備城門等篇一脈相傳
迎敵祠則變成兵陰陽學派重要依據
雖然秦墨最終被消融在秦國歷史長河裡
但秦墨的許多精神卻深深影響一個重要的大人物──秦始皇
回到前面提的墨家理念
現在來講為什麼這樣分組
墨家的兼愛非攻,各位有沒有想過他的對立面是什麼?
而要達成這樣的理想,需要什麼方法?
這樣講太空泛
回到用布袋戲舉例說明比較易懂(因為我沒看金光,所以用霹靂舉例)
這不得不提到三弦筆下明顯帶有這個特質的人物──寂寞侯
寂寞侯的理念是什麼?
天下止武
而寂寞侯怎麼做的?
血洗神州
如何達成兼愛非攻?
最快的方法是有一個武力壓倒一切的暴力存在
要嘛挑戰這唯一的暴力
要嘛習得的無助,習慣這暴力的存在
很多反烏托邦的作品都是以此出發
秦墨留給秦國的不是兼愛非攻
而是理想幻滅後走向極端的軍功之國
墨家的義利一元論只剩下利
道德利益主義變質為軍功利益主義
影響最大的是尚同及天志兩組
尚同推導出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治架構
〝明乎民之無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而天下亂也。
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
天子既以立矣,以為唯其耳目之請,不能獨一同天下之義,是故選擇天下贊閱
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置以為三公,與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墨子‧尚同)
墨家為當代統治者設計出
天子統三公
三公統諸侯
諸侯統大夫
大夫統士
士統庶人
而尚同跟尚賢相互綁定
因為天子就是天下最賢良聖知辯慧的人
〝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
鄉長者,鄉之仁人也。……
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墨子‧尚同)
要如何尚賢?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墨子‧尚賢)
前面提過
秦墨留給秦國的理念
義已經消失,只剩下利
這段話就會變質為
〝不利不富、不利不貴、不利不親、不利不近。〞
秦獻公時代還無法把利實現
等到秦孝公引進商鞅變法
利跟軍功綁定
把秦國變成
〝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史記‧魯仲連傳)
這又能導回非命
〝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聽獄治政,終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為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故不敢怠倦。
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殫其思慮之知,內治官府,外斂關市、山林、
澤梁之利,以實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為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故不敢怠倦。……〞
(墨子‧非命)
在秦國
你的地位取決於你能殺多少敵人,
殺的越多,你的地位越高
縱使你是奴隷出身,只要你敢殺敵
就能一步步往上爬
而如果你不敢殺人
地位低下是活該
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決定,如果你自己都放棄,沒有人能救你
秦國崇尚強者,鄙視弱者
不要把自身的不努力歸咎在命運
把這些理念放在秦始皇的施政上
「車同軌、書同文」
其實始皇做的遠比這多很多
不只是這麼簡單,而是一套更大的尚同規範
本文主要取自〈里耶8-461號「秦更名方」選釋〉
網路鏈接
秦始皇主要做以下的工作
1.一致的語法
始皇的意圖很簡單,要消滅各地的方言,統一全國語言,這嘗試失敗
2.簡化文書
把用字統一,避免文本的誤讀誤寫
3.避諱
秦代這還沒很嚴
4.皇帝的神格化及其遊獵
這要跟天志、明鬼合在一起看
這兩個理念是秦始皇求長生不老的終極意涵──創建神權統治
〝 秦封泥有「泰上寢印」、「泰上寢佐田」,「泰上」為「泰上皇」之省。
但秦更名方另有「泰上皇」,此處「泰上」應非「泰上皇」的省略,而是與
「天帝」相對的至高神,可能與「泰一」異名同實。
秦更名方既出於楚地,「泰上」或許是《楚辭.九歌》里的「東皇太一」。
「觀獻」則可能指觀看獻物。
「泰上觀獻」、「天帝觀獻」或許是指泰上神、天帝蒞臨,觀看祭祀典禮中的
奉獻物品。《楚辭.天問》「帝乃降觀」,可相參證。
秦始皇並未廢除「泰上」、「天帝」的祭祀,卻將受祭者改為「皇帝」,
也就是他自己。「皇」「帝」二字在先秦時期本指神祇,學者多認為秦始皇的
「皇帝」稱號是神格化的宣示。
秦更名方進一步揭示「皇帝」神格化的內涵:皇帝不僅是天下的統治者,
更是可以取代「泰上」、「天帝」的神明。
皇帝取代「泰上」、「天帝」,觀看祭祀並享用四方奉獻。
秦始皇所制定的「皇帝」地位,實比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天子」更高。
以往我們受儒家典籍影響,以為秦始皇上泰山封禪,是人間統治者意欲溝
通天地的舉措。
根據秦更名方,秦始皇既取代泰上、天帝,封禪反而成為皇帝的巡狩。
《漢書.郊祀志》曾言「及秦並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參照秦更名方,秦始皇不僅創建諸神位次,更讓「皇帝」位於「天地名山大川鬼神」
之上,成為神祇秩序中的頂點,秦朝宗教體系的核心。
秦朝藉由皇帝的神格化,促使政教合一。
質言之,皇帝既是天帝,詔命就是天命。皇帝既可傳之萬世,周人「天命
靡常」的觀念也就無可制衡,秦朝皇權的理念似乎更貼近專制。學界多視秦始
皇濫用民力,為秦朝崩潰之因。
秦始皇為何濫用民力?
則各有解釋。
錢穆認為其因為秦皇室「不脫貴族階級的氣味」,閻步克則認為是秦政府的
「專制官僚體制的片面發達」所造成。
根據秦更名方,若秦始皇真的相信自己取代了「泰上」、「天帝」,他有自信於
徹底控御全國民力,並不奇怪。
換句話說,秦始皇的宗教理念可能是秦朝濫用民力、導致崩潰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節用跟天志、明鬼是相斥的概念
顯然秦始皇很清楚
他既然選擇走天志明鬼的路線
自然會捨棄節用那條路線
〝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於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於天子者也。
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萬世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
至今稱之,謂之聖王。〞
(墨子‧天志)
此即是始皇心心念念的萬世一系
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
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
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史記‧秦始皇本紀)
如果再配合始皇的大造陵墓、阿房宮和找尋長生不老葯、焚書坑儒
以前只會認為是單純的殘暴,現在配合秦簡揭露的動機,
這些都會變成是營造「神」的一部份
這些從單純的享樂變成是政治祭儀,始皇正在「創造」神格
因為前一陣子看到版友推薦孫隆基先生的《新世界史》
發現埃及的神權祭儀跟始皇帝做的有不少相似
如果把取得長生藥視為尋求「永生」,創建永生的理論體系
始皇大墓視為如同金字塔的陵墓建築
阿房宮則是神殿
配合始皇的萬世一系思想
再加上始皇力推全國的祖宗廟祭祀禮儀
能組成一套透過祭儀,確立秦皇神格的神權傳承模式
這套祭儀之後為西漢所繼承跟發揚光大
直到漢元帝尊儒才廢祖宗廟
而秦始皇派徐福取長生不老葯
則是要完善整個神權體系的重要過程
這個理論後來成為西漢墓葬文化重要成份
真正的亡命水XDDD
這是西漢墓出土的青銅器里的透明液體
本來考古人員以為是酒
但經過科學驗證
是礬石水
是硝石與明礬的水溶液
此兩種是古代煉丹常見材料
所以此液體應該是漢代人們認為的〝神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