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的内容不同于霹雳一直是三教为主
而是走出自己的路
特别是用墨家为主轴
本篇是讲历史上的墨家
其实跟大家想像的不同
墨家跟秦国的强大有很密切关系
之前金光的始帝跟徐福的内容,脱胎自秦始皇与徐福
而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
其实跟墨家思想有关
来谈谈墨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好了
我尽量写的简单点
这里请先把课本或各种衍生创作教你的历史放到一旁
因为很多内容会跟你以前认知的不一样
不晓得现代的历史或国文课本还有没有墨家理念的介绍
1.兼爱
2.非攻
3.节用→节葬
4.非礼
5.非乐
6.尚同
7.尚贤
8.非命
9.天志
10.明鬼
以上这样排是有意义的
这样可以把墨家理念分成四大组别
我知道很多人最记得是兼爱非攻
其他的可能不太有印象
但其他组别影响秦汉政治的深远程度
远超各位想像
先来谈墨跟儒最大的差别
墨家是「道德功利主义」
儒家则是「道德理想主义」
墨子跟孟子都爱谈「义」
但两者的「义」天差地别
墨子的义是义利一元论
〝义,利也。〞(墨子‧经)
〝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墨子‧天志)
孟子的义却是〝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
跟《中庸》的〝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互训
墨子的义是不可撼动的绝对,而孟子的义是审时度势后相对合适的判断
孟子的义利观跟墨子的义利一元论互斥
因此孟子的不少论述特别针对墨子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因墨子最爱言利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兼爱)
墨子的基本论述就是以利为出发点,
〝兼相爱,交相利〞,是他论述的中心
墨子以〝利〞为出发点
交相战双方无利,所以兼爱、非攻
劳力费财无所得,所以节用、非礼、非乐
万人齐一耗损最低,所以尚同、尚贤、非命
而要维持这个体系,必须有精神指导,所以天志、明鬼
但也因此造成整个论述的崩溃
天志跟明鬼本质上是宗教型观点
会跟节用、非礼、非乐互斥
因为宗教团体的形成非常仰赖宗教仪式
这点不管各个大小宗教都一样
唯有不同的教仪方能分辨彼此
而宗教仪式的施行不可能节用、非礼跟非乐
各位想想节日的花费是不是比平常更大
越遵循古法,耗费越多
很多人有越繁杂代表越虔诚的观念
而这一定跟节用的观念互相排斥
墨子的论点因此致命缺陷
变成墨家的教团用以维持教团要依靠钜子本身的人格魅力
而不是给予宗教仪式上的支持
以钜子孟胜为例
因为阳城君等一批楚国贵族趁乱杀吴起时,被吴起陷害殃及楚悼王尸体
楚肃王即位后这些伤及先王尸体的要夷族,攻打阳城君
阳城君将其封地交给孟胜,自己逃命去
其弟子徐弱劝说其师,如果有利阳城君,一死无妨,可是摆明死也是白死,
为免墨者断绝,因避其锋
孟胜怎么回答?
「不然。
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
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
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
接着徐弱以死明志
孟胜派人传令田襄子接任钜子之位,然后自杀殉城,
一同跟随自杀的180人
而传令给田襄子的三人,田襄子说我是钜子,你们可以不必随孟胜自杀
但三人依旧自杀(吕氏春秋‧上德)
另一位钜子腹黄享,只有一位独生子,其独生子杀人
秦惠王特别跟他讲:先生年纪已高,又只有这位儿子,我已经令下面不要判死刑,
先生就听我这一次的好吗?
腹黄享答道:「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吕氏春秋‧去私)
这些钜子都是以自身人格为担保,统领整个教团,墨家对钜子的道义要求非常高
这本身就限制钜子面对困境的选择,常常要为了钜子的道义责任
只能选最惨烈那条路
〝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庄子‧天下)
因为是以超高的道义标准,所以每任钜子皆是圣人级别的人物,
但世上哪来这么多圣人,后面的钜子很难推选出来
大家谁也不服谁
墨家教团势力越来越分裂
而且因为都是以钜子个人魅力为号召
不是用仪式或其他简便的方法决定领导者
难以纠结成更强的政治或宗教实体来影响执政者
容易被分散消灭
以上是墨家的天生弱点
接下来讲讲秦墨对秦汉史的重要影响
秦墨跟秦国高层的结合可能始于秦献公(秦孝公的父亲)
墨家除了上面那些理念的精神面
闻名的还有其军事技术跟军事化管理
这对一心变法图强的秦国正好一拍即合
这也是墨子一书中最后几篇全是守城、攻城、军队编制、全民皆战的原因
并且延续到西汉时期依然是这套方法
如银雀山出土的〈守法守令十三篇〉跟墨子的备城门等篇一脉相传
迎敌祠则变成兵阴阳学派重要依据
虽然秦墨最终被消融在秦国历史长河里
但秦墨的许多精神却深深影响一个重要的大人物──秦始皇
回到前面提的墨家理念
现在来讲为什么这样分组
墨家的兼爱非攻,各位有没有想过他的对立面是什么?
而要达成这样的理想,需要什么方法?
这样讲太空泛
回到用布袋戏举例说明比较易懂(因为我没看金光,所以用霹雳举例)
这不得不提到三弦笔下明显带有这个特质的人物──寂寞侯
寂寞侯的理念是什么?
天下止武
而寂寞侯怎么做的?
血洗神州
如何达成兼爱非攻?
最快的方法是有一个武力压倒一切的暴力存在
要嘛挑战这唯一的暴力
要嘛习得的无助,习惯这暴力的存在
很多反乌托邦的作品都是以此出发
秦墨留给秦国的不是兼爱非攻
而是理想幻灭后走向极端的军功之国
墨家的义利一元论只剩下利
道德利益主义变质为军功利益主义
影响最大的是尚同及天志两组
尚同推导出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架构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天子既以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
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尚同)
墨家为当代统治者设计出
天子统三公
三公统诸侯
诸侯统大夫
大夫统士
士统庶人
而尚同跟尚贤相互绑定
因为天子就是天下最贤良圣知辩慧的人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墨子‧尚同)
要如何尚贤?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
前面提过
秦墨留给秦国的理念
义已经消失,只剩下利
这段话就会变质为
〝不利不富、不利不贵、不利不亲、不利不近。〞
秦献公时代还无法把利实现
等到秦孝公引进商鞅变法
利跟军功绑定
把秦国变成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史记‧鲁仲连传)
这又能导回非命
〝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
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知,内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
泽梁之利,以实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
(墨子‧非命)
在秦国
你的地位取决于你能杀多少敌人,
杀的越多,你的地位越高
纵使你是奴隷出身,只要你敢杀敌
就能一步步往上爬
而如果你不敢杀人
地位低下是活该
你的命运由你自己决定,如果你自己都放弃,没有人能救你
秦国崇尚强者,鄙视弱者
不要把自身的不努力归咎在命运
把这些理念放在秦始皇的施政上
「车同轨、书同文」
其实始皇做的远比这多很多
不只是这么简单,而是一套更大的尚同规范
本文主要取自〈里耶8-461号「秦更名方」选释〉
网络链接
秦始皇主要做以下的工作
1.一致的语法
始皇的意图很简单,要消灭各地的方言,统一全国语言,这尝试失败
2.简化文书
把用字统一,避免文本的误读误写
3.避讳
秦代这还没很严
4.皇帝的神格化及其游猎
这要跟天志、明鬼合在一起看
这两个理念是秦始皇求长生不老的终极意涵──创建神权统治
〝 秦封泥有「泰上寝印」、「泰上寝佐田」,「泰上」为「泰上皇」之省。
但秦更名方另有「泰上皇」,此处「泰上」应非「泰上皇」的省略,而是与
「天帝」相对的至高神,可能与「泰一」异名同实。
秦更名方既出于楚地,「泰上」或许是《楚辞.九歌》里的「东皇太一」。
「观献」则可能指观看献物。
「泰上观献」、「天帝观献」或许是指泰上神、天帝莅临,观看祭祀典礼中的
奉献物品。《楚辞.天问》「帝乃降观」,可相参证。
秦始皇并未废除「泰上」、「天帝」的祭祀,却将受祭者改为「皇帝」,
也就是他自己。「皇」「帝」二字在先秦时期本指神祇,学者多认为秦始皇的
「皇帝」称号是神格化的宣示。
秦更名方进一步揭示「皇帝」神格化的内涵:皇帝不仅是天下的统治者,
更是可以取代「泰上」、「天帝」的神明。
皇帝取代「泰上」、「天帝」,观看祭祀并享用四方奉献。
秦始皇所制定的「皇帝」地位,实比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天子」更高。
以往我们受儒家典籍影响,以为秦始皇上泰山封禅,是人间统治者意欲沟
通天地的举措。
根据秦更名方,秦始皇既取代泰上、天帝,封禅反而成为皇帝的巡狩。
《汉书.郊祀志》曾言「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参照秦更名方,秦始皇不仅创建诸神位次,更让「皇帝」位于「天地名山大川鬼神」
之上,成为神祇秩序中的顶点,秦朝宗教体系的核心。
秦朝借由皇帝的神格化,促使政教合一。
质言之,皇帝既是天帝,诏命就是天命。皇帝既可传之万世,周人「天命
靡常」的观念也就无可制衡,秦朝皇权的理念似乎更贴近专制。学界多视秦始
皇滥用民力,为秦朝崩溃之因。
秦始皇为何滥用民力?
则各有解释。
钱穆认为其因为秦皇室「不脱贵族阶级的气味」,阎步克则认为是秦政府的
「专制官僚体制的片面发达」所造成。
根据秦更名方,若秦始皇真的相信自己取代了「泰上」、「天帝」,他有自信于
彻底控御全国民力,并不奇怪。
换句话说,秦始皇的宗教理念可能是秦朝滥用民力、导致崩溃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节用跟天志、明鬼是相斥的概念
显然秦始皇很清楚
他既然选择走天志明鬼的路线
自然会舍弃节用那条路线
〝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
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
至今称之,谓之圣王。〞
(墨子‧天志)
此即是始皇心心念念的万世一系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果再配合始皇的大造陵墓、阿房宫和找寻长生不老药、焚书坑儒
以前只会认为是单纯的残暴,现在配合秦简揭露的动机,
这些都会变成是营造「神」的一部份
这些从单纯的享乐变成是政治祭仪,始皇正在「创造」神格
因为前一阵子看到版友推荐孙隆基先生的《新世界史》
发现埃及的神权祭仪跟始皇帝做的有不少相似
如果把取得长生药视为寻求「永生」,创建永生的理论体系
始皇大墓视为如同金字塔的陵墓建筑
阿房宫则是神殿
配合始皇的万世一系思想
再加上始皇力推全国的祖宗庙祭祀礼仪
能组成一套透过祭仪,确立秦皇神格的神权传承模式
这套祭仪之后为西汉所继承跟发扬光大
直到汉元帝尊儒才废祖宗庙
而秦始皇派徐福取长生不老药
则是要完善整个神权体系的重要过程
这个理论后来成为西汉墓葬文化重要成份
真正的亡命水XDDD
这是西汉墓出土的青铜器里的透明液体
本来考古人员以为是酒
但经过科学验证
是矾石水
是硝石与明矾的水溶液
此两种是古代炼丹常见材料
所以此液体应该是汉代人们认为的〝神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