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關於軒柒台詞風格(有雷)

軒柒台詞風格看得出來有雕琢過。
一開始覺得算是優點,但是到了中後段發現逐漸露出一些問題。
1. 表面豐富但內涵空洞的辭彙
例子是把「死在這裡」稱作「交代在這裡」這個詞句,聽到過兩次,由不同的角色說出。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交代」的解釋是:
完畢、完結。《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只要到午時,他這條性命可就交代了。」
由例句可以看出,這是章回小說風格的辭彙。
雖然遊戲里情境很明顯,可以猜得出意思,但是還是會需要想一下。
除了營造除章回小說的氣氛之外,似乎沒有特別的必要,而且再次使用的時候,就覺得有點詞窮了。
(就像是以前看到TVB金庸劇里逢人就說「盛意拳拳」「拳拳盛意」⋯⋯看過的人就知道啦)
2. 意義不明的用典
到了接近結尾,一個劇情高潮——寇言跳水事件結束後,莫煌在一旁觀看自言自語了一句:
「寇言寇以行,君子以行言之。」
??
聽起來像是繞口令的一句話⋯⋯
我只能猜,可能「以行」是寇言的字?劇情有提過嗎?
顏回問於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
——《孔子家語•顏回第十八》
意思大致是說君子重視內在,表面上爭執但還是朋友,小人重視表面,看起來交互很好但其實不是真的友好⋯⋯不知道是在讚美寇言捨身救人之舉,還是在諷刺寇言與主角的關係。
這段意義不明的句子出現在劇情高潮之後,個人覺得蠻困惑的。
另外再看到主角群和莫煌在神機決戰前的對話:
莫:「到頭來,你不也為一己之利,造成生靈塗炭。」
昭:「君子喻於義,何必曰利,我自無愧於心。」
紅:「墨者本該伐不義,除暴君,靖亂平賊,師父沒教過你嗎?」
莫:「師父曾教過我,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然後就開打了。
乍聽覺得他們的對話完全沒有交集。查一查再仔細想想⋯⋯
君子喻於義,出自《論語》: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何必曰利,出自《孟子》: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似乎可以了解到⋯⋯
莫煌在比較私利與大利,太史昭轉成義利之辨,認為不管私利還是大利,只要合乎義就無可指責。
姑且不論這樣的對話是否有意義,一旦文言文一多,就得想一下才能稍微理解。
對於遊戲對白可能不是很好的作法。
真的是,利與弊很難平衡⋯⋯
希望之後能越來越好啰。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6835.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