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鬼灭之刃

【心得】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电影多元解析心得(雷)


炼狱之刃,斩杀的不是鬼的罪业,而是对于生命价值的守护意志。

在看完《无限列车篇》后,我内心犹豫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到底要不要打这篇观影后心得?

因为有看过我之前的电影心得解析的网友,大概都知道我的解析风格比较偏向文学类的方式(虽然我本人是没有这个认知就是了)。

而严格来说《鬼灭之刃》是传统王道的剧情走向,基本上看似好像也没有什么议题可以提拿来解析,但真正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某些现实中,我们早就遗忘或是漠视的“热血”,其实就是这部电影所想要表达的。

当然我没看过原着,所以我都是以动画与电影版的角度去欣赏解析,希望原着党看看就好。


※※※分格线※※※


掌中铸梦,使人忘忧去苦,是为醉生梦死之术

当精神分析心理学大师(误)使用“血鬼术”创造梦境,成功将“鬼杀队”一行人困于梦中等死,这里可以凸显“鬼”并非只是身体上的武勇,也可以进行精神上的攻击,摧毁敌人的灵魂来瓦解生命。

“魇梦”在这里的设置就刚好与“猗窝座”完全相反。

前者是擅长精神操控,后者则是追求肉体极致。

当“碳治郎”进入梦境时,我就开始忍不住想掉泪,因为能见到还活着的家人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的心中一直有着极大的遗憾,再也见不到相依为命的家人。

而“遗憾”就是“魇梦”能控制人类精神最大的倚仗。

只要是人类,就会有遗憾,在绝大多数的时代里,穷苦与病痛缠绕社会各阶层的人,没有人可以避免痛苦的存在,再透过“血鬼术”的奇特能力将意识困于补偿梦境,再派出刺客去毁掉无意识当中的核心,这能力真的接近无敌,只是运气不好碰到“炎柱”、“碳治郎&襧豆子”、“善逸”、“伊之助”这几个拥有主角命格的“鬼杀队”成员。

这里不得不提翻译真的很厉害,将“潜意识”的译名改为正确的“无意识”,在现代心理学的书籍大多都翻译为“潜意识”,很少有人能提出正确的翻译,这部份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翻阅“宋文里”老师所着的《心理学与理心术》。

“炼狱杏寿郎”的无意识如地狱烈焰,焚烧天地。

“灶门炭治郎”的无意识如天地之心,水火相融生真阳。

“我妻善逸”的无意识如一心专意,接近我执癫狂。

“嘴平伊之助”的无意识如自然野性,毫无规律。

四人的无意识之境随着时间的推进,也成功拿捏观众在情绪上的变化,有悲伤、欢乐、搞笑、无奈,分别对应到每一个可能会产生共鸣的点。

每个人拿起刀刃的理由都不同,就如同每个人活着的目的都不同,但有些“原则”是否可以跨越不同的目的性,而有紧密的无形链接达到“不可思议”的过程呢?

在“无限列车”上,他们真的做到“守护”两字的真义,守下比自已“弱小”的个体生命。


拳刃交接破十方,破灭燃烧证武魂


“炼狱杏寿郎”与他母亲之间的对谈,其实就是这整部剧场版的“核心”。

做为一部传统王道剧情的作品,当然主题的架构特别的明显直接,我不知道作者在设置“鬼”与“鬼杀队”这两个对立元素的构思里有着怎样的想法,但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一个现实世界很少会出现的“美德”。

“猗窝座”一登场本来要击杀“碳治郎”,但被“炼狱杏寿郎”挡下,当然主动击杀的原因究竟是“鬼王”的授意,还是真如他所说:

“因为他是弱者。”

而这里就突显一个人类历史都一定会出现的议题,而这个议题也正在发生你我他之间环境里。

我们的社会对于“美德”定义极端化,像对是“努力”有着莫名的执着,也可以说过度强化这个概念(还处在两元对立思维的人,通常会直接我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认定为努力不重要这种想法,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有看过我先前写得几篇影评,应该会知道我曾经身心有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会对《声之形》、《天气之子》、《小丑》特别有感触的原因也在这里。

那就是什么是“人”?

“人”究竟是什么?

当我身心极度不稳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质疑我或是指责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与我自认为是有共同理念的伙伴,我有一段非常长的时间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我一头栽进“科学心理学”的世界,然后开始朝“哲学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然后到“身心学”的领域找寻一个“答案”。

我慢慢抓到一些东西,也慢慢了解到我们长期一直去漠视某一些“事实”,其中一个事实就是人“生而不平等”。

人一出生,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不同,对于适应环境与学习能力也都不同,所以人生而不平等,但在“社会中心型”的社会里,却用“努力”这项美德粉饰每个人天生不同的这项生理因素,当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却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本就是最为奇怪的事情。

也因此我们忽略“天才”与“凡人”之间的问题,将这个问题完全归咎于后天教养与教育制度的问题,但把全部的责任归于这里,真的是正确的吗?

精英必定是极为少数的人,而这些人不管是“身强体壮”、“思绪敏捷”、“过目不忘”、“分析解构”,甚至有人全部都有的情况下,在社会上优势明显强过其他大部份的人。

这些“强者”完全可以做为人类社会掠食者顶端的存在,人类既是自然动物的存在,亦同时也是社会动物。

所以“鬼”与“鬼杀队”就是精英的一种投射。

“猗窝座”认为弱者没资格活着,他只认可能与他一战的“炼狱杏寿郎”,甚至一直要求“炼狱杏寿郎”能成为“鬼”,这样他就能一直成长下去。

而“炼狱杏寿郎”则受到母亲的启发,在内心深处的“意志”就是以此做为燃烧奋斗的动机,“意志”是动机理论里面最高层次的一种动机,能可让人坚强很长一段时间为一个目的持续努力。

“猗窝座”做为一个“武痴之鬼”,难道他就不强吗?其实他的确很强,但他的强悍只局限在自身身上,而且他的强是建筑在他人的生命之上。

这也是我在现实世界体会与观察到的,其实在这个社会真正有优势的人,他们遵循动物的本能展现“顶级掠食者”姿态去赚取他们认为自已能赚取的财富,即使这些财富的来源是创建在基层劳工身上。

但也是有精英选择帮助弱势,哪怕会被笑……仍然义无反顾的前进。

这也正是“炼狱杏寿郎”真正强悍的地方,这也是身为一个人类,所拥有的一项美好价值之一。


※※※分格线※※※

结尾

终于打完了,其实一直想把这篇心得提早完成,但一直觉得缺少了什么而迟迟没有打完,现在打完了,脑也烧完了,大家晚安。

有兴趣初步了解有关于“教育”这个问题可以上youtube搜索“新抖音时代,早期专项化?论儿童训练”这支影片,里面的所谈到的问题正在台湾目前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3楼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loumao.org/6823.html?variant=zh-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