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來說說前提,讓大家參考一下狀況
由於這遊戲存在原有PC端、大陸服等可能會提前累積經驗的機會
導致每個人國際服的初始遊戲體驗會差很多
我是一個約莫在電腦PRO代尾聲SR代初期短暫玩過跑跑三個月的玩家,以競速為主
當時的跑法充滿各種二噴三噴連噴以及快抽
跟目前手游以拖飄為主的跑法相差甚遠,車速也差很多,連噴的按法也簡化了不少
可以理解成我是一個大概知道這遊戲在幹嘛的9成新玩家,對於新跑法也要從頭學習
跑跑卡丁車國際服開放至今第三季,每季都有摸到了車王
雖然這對很多大老來說沒什麼,不過車王應該還是很多競速玩家的目標之一
這篇不會有很多讓你如何跑得更快的技巧,幾乎都是純心得
讓你從遊戲機制及數據來看自己到底有沒有成長
這些東西都指向讓你不擇手段的摸到車王就是了
不包含代打跟開插件
1.玩家群體區分
由於這遊戲存在任務分以及電腦場補分的機制
想要達到車王,理論上只要一直跑就能上去
就像你拿篩子篩麵粉,一大坨麵粉篩篩篩,最後大部分的麵粉都能掉下去
而決定篩出來麵粉量的關鍵因素,就是賽季長度
所以你要如何快速的在時間內讓自己被篩下去,就是這裡的重點單人競速
假設頂尖車隊的各路好手們以團體競速為主
那你光從模式選擇上就能隔絕一定數量的必輸場
因為人家的經驗可能多你一年兩年甚至十幾年的都有
(這裡都是以團體也單排的玩家來假設的,如果你有大腿抱就可以不用看了)
單人競速沒有配團氣、紅藍轉換、做名次、各種溝通這些相對複雜的東西
幾乎就只有個人的路線、對抗,如果上面這兩個都無法應付了
要再加上團隊配合,應該是手忙腳亂
雖然內容單純,但同時你也只能靠自己,輸了就是輸了
2.能讓你上分的原因
在賽車這種相對沒有RNG成分的競技遊戲里,掌握遊戲機制是最重要的
應該說,所有遊戲你要玩得好,對遊戲機制的掌握是必需的
例如:
反向集氣的觸發條件、最佳化飄移的觸發條件、小噴保存條件、雙甩的觸發、斷位的拉法等等
輸入操作>>產生反應=遊戲機制
輸入操作>>沒反應=干勒又失靈了
當遊戲機制配上百多種的車子再配上萬多個的玩家
就會產生”手感”這種個人差異,再套上地圖,就變成了各不相同的秒數成績
為什麼別人總是比你快,因為人家能控制的遊戲機制比你多,其實就這麼簡單

至於要從何了解遊戲機制,主畫面下的修練我覺得做得不錯
對於一個算9成新的玩家來說,裡面的內容寫的算詳細
至少是跟著操作就能做出來的內容,而且最好的是還有影片可以看

假設一場比賽里有60個你需要掌握的遊戲機制
能拿越多的人秒數理應越快
在分數較低的區段,大家都胡開一通,基本上跟隨機抽獎差不多
所以常常看到跑出來的成績會忽快忽慢,常常慢成龜,有時候又會猛如虎,但離頂尖又差了二三十秒
所以在比的,其實就是你能不能穩定的把你能控制的遊戲機制全部操作出來
你掌握的比別人多,就會上分,且分數加成為
(以有過終點來算)
第一名:+5
第二名:+4
第三名:+3
第四名:+2
第五名-1
第六名-2
通常單人都會配到兩個電腦且越低分段電腦越多
等於你只要最多6搶四就能上分,差別只在上去的速度
也就是你可以一邊慢慢練習精準操作遊戲機制一邊還能上分呢
而且連輸補分機制會配七個電腦讓你+5分或+6(獨佔鰲頭)
不過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不如好好練習比較快

整理了一下爬到車王的時間


第一季我就是死命的爬,開著人家都說好的創世,不管什麼操作技巧,每天就是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排到死,遊戲體驗其實蠻差的
每天都跳超時通知(含考L1駕照的時間)
最後的BO還打了17次才過,就是個標準的水份仔
最後花了將近整季的時間拿到編號兩萬兩千多的徽章,傻眼


第一季尾到第二季中期換成暴烈,開始嘗試理解遊戲機制
發現穩車對於練習操作技巧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暴烈的對抗比創世好很多
對於起跑搶位也很有幫助,第二季大約只花了一半的時間就達標了
這個時候一個小時約能拿2-3顆星
第二季中換成亞特拉斯,體驗到新台幣的力量(首儲電池890+免費沙漏抽到的),開始練圖
用兩個禮拜的時間拿到編號三千左右的徽章,同時也發現課金真香,傻暴眼


第三季爬分輕鬆不少,機制掌握了、地圖熟悉了,花兩周拿到編號一千出頭的徽章,這個時候一小時約能拿3-4顆星,這但其中也包含玩家退坑阻礙變少的原因,爬起來真的輕鬆不少,我自己感覺我的秒數沒有進步到這麼多
3.跑不贏就課金有用嗎?
有,絕對有
但前提是你能掌握遊戲機制
雖說這是個技術本位的遊戲,但性能差距還是存在的
能彌補這之間差距的,就是玩家的技術,同時也影響你換車之後的習慣速度
計時榜上大多是課金車的原因,除了些許的性能差距外
主要原因還是較好的車在相同的技術水準下比較容易跑出好的成績
也就是對精準操作的容錯率提高了,假設你跟對手的技術差不多
你的車比他好,那你就有高機率會比他快,這也是為什麼課金會有用

用標準賽道城高來看我自己課金的效益
第一季創世、第二季換暴烈
發現了自己壓甩尾的力道過重,嘗試了數據相對較差手感較硬的的暴烈之後成績反而上升了??
因為原有的甩尾力道放在暴烈上反而剛剛好,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研究遊戲機制
也就是”精準控車”,你得知道你這次按下去你的車會滑多少、集多少氣、出入彎角度等等
最後從150進步到148尾,雖說離頂尖還是未完賽的成績,但確實感覺到精準操作帶來的好處
而換成亞特拉斯148到146這個區間我自己感覺車種性能大於進步幅度,各賽道的成績也快了三四秒,目前的狀態屬於無法精準掌握最佳化、雙甩、不貼彎的成績,持續練習加入這三個技巧應該還能再快個三四秒吧我想,不過明顯感覺到用來爬分算是很夠了
3.L1駕照一定要考嗎?

以我自己的牌位經驗,大約在王者3區開始會出現L1等級的地圖
因為都比較難,所以有練圖、失誤少的人就容易上分
而取得大量練L1圖條件的門檻就是駕照,打個比方來說
獵人里的天空競技場200層隱形門檻是學會念,學會了才有基本的資格繼續闖蕩
不會的人上去的結果就是直接死去
不過跑跑不會死人,沒事,沒駕照你也能上去,只是如果抽到這些難圖,人家有練你沒練
很容易就變成未完成一次扣3分四4分的,扣分事小,反正會補

麻煩的是你只能在比賽里練習,而且還是隨機的,沒法反覆練習目前適合自己的跑法
一加一減你跟對手的分數就差了8、9分,很虧,虧爆了,然後再遇到個幾次,就變成人家上去了
你還在底下未完成,爬分的速度會大受限制
我自己在第一季花了大概三周時間一直不斷的考太空蜿蜒,考到了才開始爬分
我覺得這個配置不太好,導致遊戲體驗很差,因為前期還不了解精準操控的概念就下去大量練習
結果就是瘋狂失敗,爛到在下交流道時間就到了,就是一直練,也沒想為什麼
挫折感極強,應該也有不少人因為這樣退坑
很可惜,因為真正好玩的東西都是開始理解機制之後才會遇到
太在意那張駕照反而練不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比較好的配置應該是爬到開始出難圖的程度
再開始大量練習L1駕照應該就能很快的考過了,應該至少比我初期的方法快
唉呀別說了,誰跟你練習,最快當然是就直接上蝦皮搜OO阿XD
4.其他你能把握的細節
一.減少畫面的干擾:
什麼意思呢,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畫面上你不需要的信息全都去除
人的視線比較容易受到動態物體的吸引,當我把所有的特效全部關掉之後
發現畫面乾淨許多,我也能更專心的把注意力放在賽道入彎點跟操作上
不會一個不小心就被飄落的樹葉、遠景的動態、搖曳的燈火、雜亂的加速線或是根本來增加難度的加速模糊影響注意力
對於中低級手機也能避免過熱或是CPU運算不及產生Lag的問題,尤其是起跑最容易發生(我自己用Pixel3a)
比較一下畫面
我自己跑的時候後照鏡、技巧提示文本也全都會關掉,除了這些,氣球、寵物、裝飾品也幾乎不用,多一件就是多一個干擾自己的可能
二.爬分時間的選擇
除了假日以外,通勤時間、午休時間、平日晚7-9這幾個時間是我體感人數較多的時間
這其中包含了兩件事,一是人一多比較容易遇到鬼,但感覺不影響整體爬分
可以看看高手跟自己的差距,順便練後追,二是人多伺服器就容易發芽
好一點的失靈練後追,雖一點的就斷線-4分給你看
如何選擇爬分時間每個人的感覺好像都不太一樣,但要是有不扣分的活動可以多把握
都給你白嫖了能不要嗎? 雖然遇到強敵的機會很大,但能進步還是好的
就當免費練習的機會吧,這個時段的分數都是多的
三.每日任務的我全都要
牌位賽任務除了每天基本獲勝拿到的+5分以外
右邊欄位的任務是有機會透過隨機更換拿到+10分的任務
其中條件幾乎都很簡單,不外乎拖飄、點噴、雙甩、開氣次數等等
跑個一兩場不用特別解就會自己完成的內容
等於你一天有機會拿到至少免費的15分,484想想就興奮呀
這些東西,應該能給跟我差不多的一般玩家或是有爬分困難的人當作參考
如果你的實力夠硬,完全可以無視這些東西一路直接碾上去
從第一季爬到死到現在一天只需要玩40分鐘左右都是同一個終點
差別只在上來的速度,透過有目標的練習,遊戲體驗反而是比死命拼計時還要好
接下來到車神需要投入的時間又是好幾倍了,對於像我這種摸到邊之後只想for fun接力賽的玩家來說
這個時間不值得投進去,以上是我自己的三季心得,但不是一定有用,畢竟手游受眾群體廣大
因為段位機制的關係,就算是相同牌位也會分成好幾個不同的秒數區間,比如說你會看到148的車王也會有140的,所以也很需要大家分享討論,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