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CSO lua零基礎小教室(三) 數據型態與表

大家好 我是misk
上次教了大家什麼是函數(function)
也介紹過變數
這次的教學會往這部分深入
不過請放心,這個部分一樣是基礎的一部份

如果您還沒看過之前的教學,請前往發送門:

數據型態
數據型態很簡單,在第一章中我們其實就接觸過了,就是平常看到的整數、浮點數(如0.01)、字元串、布爾值(true or false),而我們要對這些數據型態做一些補充。
1.字元串
字元串是由兩個"所包起來的區域,例如:string = “你好!”。
2.布爾值
布爾值通常使用在判斷式中,像是 if 1 == 1 then…..,只要會數學的人都知道是true。沒錯,其實在if判斷式中,可以直接這樣寫:
因為程序在判斷時,會用true跟false來決定要不要運行之後用then跟end所包覆的地方,所以可以直接在判斷式中寫true。
然後,我們想介紹一個常見的新東西,and跟or,我們直接介紹它們的寫法。
相信大家都玩過設備方塊,而有一個邏輯方塊就是or,它的功用就跟圖中的or一模一樣,只要其中有一個是true,這個判斷式就成立。
相反的,我們看個例子。
裡面的or改成了and,經過判斷後就不會運行then與end包住的區域了。

表(table)
講解完比較常見的數據型態後,我們就要講解比較複雜的”表”了,其實也不是複雜,就只是多了一些東西需要記而已。
1.什麼是表?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箱子,裡面可以裝各種不同數據型態的東西,我們舉個例子。
這個list的意思是:它是一個"表(table)",它裝著5個具有整數型態的元素。
請記住,表是用大括弧{}來裝元素的。
那我們如何取得裡面的數字呢?
很簡單,從索引值0開始,依序往上加,例如:
list[0] = 1
list[1] = 2
list[2] = 4
list[3] = 8
list[4] = 16
就這樣。
表還有另一種呈現方式,下面是個例子。
差別都在於:每個元素都取了名,遇到這種形式,我們可以這樣取得數字。
list.a = 1
list.b = 2
list.c = 3
list.d = 4
或是
list[“a”] = 1
list[“b”] = 2
list[“c”] = 3
list[”d”] = 4
沒錯,裡面的索引值從原本的01234變成了字元串形式。
這樣的取得方式很像是以前生物學到的"界門綱目科屬種",也就是我們可以這樣想像:
“1”這個元素是list屬a種
當然這個層級可以一直往下面加,也就是list.a.aa.aaa…..,是可以一直分層下去的,我們舉個例子。
如果我們要取得30這個數字,我們要這樣取得:list.a.cc,這個東西就是30了,這樣的層級方式就像是在箱子裡面放入小箱子,層次可以變得更多樣化。

CSO API的表
在CSO的API裡面也有出現表,我們舉一些例子。
1.玩家的位置
由x, y, z組成,所以為{x = 0, y = 0, z = 0}。
2.顏色
由r, g, b組成,他們分別是紅、黃、綠,所以為{r = 255, g = 255, b = 255}。
當然不只這些,而且這些數字都是舉例,之後會對這些表做更多描述。

問題
請問要怎麼在圖中取得”香蕉”這個字元串呢?
一樣可以在留言去討論喔!基本上有了這些知識就可以學習API了,之後我們就會講解API的內容了。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5436.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