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煙都–大宗師‧古陵逝煙及丹宮.宮無後

煙都大宗師‧古陵逝煙

出場詩:(轟動武林第20集)

冷燈看劍,劍上幾番功名?爐香無須計蒼生,縱一川煙逝,萬丈雲埋,孤陽還照古陵。

【出場詩語譯】
冰冷燈盞透射出亮光,映照在劍上,象徵著志向及理想,而這把劍,究竟能夠帶來多少功名利祿呢?香爐飄出縷縷輕煙,心中忖量著,何需為天下蒼生謀畫大計,因為,所有的功名利碌,往往就如過眼雲煙容易消逝,萬里雲天無限縹緲,孤寂落日餘暉,灑照在古老蕭瑟的陵墓上。

「冷燈、長劍、輕煙、一川、夕陽、古陵」,此首詩號借景抒情,生動帶出大宗師‧古陵逝煙的出場,古陵是個典型的政治家,為了自己組織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場面話講的淡定十足,可見其內斂謹慎,算計面面俱到,古陵的心機與手腕,表現的淋漓盡致。
古陵以冷眼看待世間,從不給別人留餘地,同時,更不給自己留下餘地。


古陵逝煙的處世哲學:(轟動武林第30集)
居上位者,心要黑,劍也要黑;心夠黑,才能審度真正的利益,劍夠黑,才能決斷必要的犧牲。
古陵給人印象一直就是冷酷無情,亦以不留情而自居,他了解武林局勢,何時該聯手,何時該倒戈,何法可讓煙都取得最大利益。

這一番上位者的「腹黑」理論,聽來很諷刺,但或許,這樣才能遊走於各大勢力之中吧!

其徒丹宮宮無後,擁有百年難得一見的「血淚之眼」,所以大宗師特意盡心栽培,創造一個完美的「武學奇才」,是古陵一生追求的終極,為了這個目標,古陵果然夠黑也夠狠,他不在乎後果,除了殘害宮無後身軀,還無情地除去他身邊所有的溫情。
因為,古陵要宮無後成為一個不受感情束縛之人。

說來也諷刺,以「冷情」要求徒兒的人,自己卻不能做到冷情,明明是養虎貽患,但古陵卻毫不在意,他故意以「恨意」拴住宮無後,寧願徒兒懷著強烈恨意留在自已身邊,也不允許宮無後離開煙都。

古陵喻劍理:(轟動武林第30集)
劍者,要有出劍的膽魄,更要有收劍的氣概。

宮無後挑戰大宗師,惡戰後,宮無後落敗,古陵說了這一句話,筆者淺見,劍者,出劍何由?收劍何事?不過是「恩威、情義、奪命」,古陵逝煙的這柄驅利之劍,動止無不定其宜,順變無不制其事,大宗師睥睨世間一切,橫空出世的霸氣,躍然而出。

面對宮無後這一隻強悍卻安靜的猛虎,古陵採取的是「不殺教之」的教育方式,大宗師希望無後是一匹良駒,可以超越武學極限,而非是僅受他驅遣的徒兒,這一番苦心,是古陵為師者的愛才之心。

對宮無而言,大宗師是此生最恨的仇人,更是支撐他走到最後一刻的動力,古陵挖空心緒,師徒之間,傾盡一生心力影響對方,當所有的怨懟一夕爆發,最後的結局,竟是要以命相搏,至死方休。

旁白:《轟定干戈第11集》
一名仇人,他喪心殘酷,以傷痕主宰生殺,以悲劇成就大業;一個恩師,他嚴峻慎律,為愛才不惜造業,為目標寧走極端!
「冷心、冷眼、冷劍」這一場生死之戰,師徒情份終於了結,最後,宮無後勝了,古陵逝煙則沉于波濤之中,這寇讎一般的師徒二人,對戰時的心理變化非常微妙,師徒二人都流下了眼淚,只不過,這一滴淚水,在彼此心中皆是百般滋味,淚珠背後,其中所蘊藏的難言情感,真的是太沉重也太過複雜了。

「心智之堅、權謀之精、算計之絕、手段之狠」是古陵的個性寫照,覷遍人間幾番浮沉,冷暖自知。

古陵逝煙,他就是喜歡一個人,一個人享受著終極後的快意!  

丹宮無後‧萬艷同悲─丹宮‧宮無後

出場詩   (轟動武林第20章)


紅羅帳、怯春寒,香霧雲薄,銅雀影闌珊。側看水晶瓶,蝶衣流丹,可渡陽關。且荼蘼燃盡,滿身煙暖,畫屏照衣冠。

宮無後的這首出場詩,沉重而耐人尋味。他的居住地是「軟紅十丈」,命名可參考清‧湯光啟《滿庭芳》:「花夢驚涼,月痕怯瘦,畫樓靜掩黃昏,軟紅十丈,何處漾纖塵?」

「軟紅十丈」以大紅暖色為主,在視覺意象上,炎灼而熱情,熾熱鮮紅色的艷美基調,也暗示著宮無後在煙都這個黑暗腐朽之地,他一生所走過的血淚之路。

另外,「側看水晶瓶,蝶衣流丹」,蝴蝶瓶的意象,瓶中蝴蝶力盡而亡,宮無後便把死蝶夾出燒滅,這也是他一生遭遇的影射,困在玻璃瓶中的蝴蝶,只是一個美麗的禁臠,怎樣也沖不破這一層枷鎖牢籠。

宮無後的造型十分秀美,長發披散兩頰,似笑非笑的神情,讓人充滿遐思與憐惜。嚴格說來,宮無後是整個煙都中思維最正常的人,他比煙都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的處境,也看出煙都制度的荒謬,因此,他才會討厭煙都,並討厭創造這一切規則的大宗師–古陵逝煙。

宮無後與古陵,是一種奇特又扭曲的師徒關係,或者說,是一種變相的「父子關係」,經歷了那麼多年,宮無後的心性已被束縛而漸趨殘忍,就如同宮無後說過:「在煙都那種地方,再多的感情也會被消磨殆盡。」他封閉了自己,也放棄了自己,宮無後只能用叛逆來對古陵表達不滿。

這對師徒,彼此逼迫,彼此折磨,但同時,也彼此需要。但是,古陵在宮無後身上所留下的傷痕印記,是永遠都無法抹滅的。長年的相處,宮無後充滿了憎恨,更是已經遍體鱗傷,大宗師要徹底扼殺掉他的善良人格,讓宮無後完全變成一個自己想要的傑出「作品」。

陵逝煙與宮無後,就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對立處境。

宮無後添紅燭 (動機風雲第24集)
「荼蘼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此詩出自南宋‧鄭谷《題邸間壁》原文是:「酴醾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編劇將前二字「酴醾」改為「荼蘼」,燕子「閑」改為「閑」。酴醾是荼蘼二字的另一個別稱,「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

荼蘼,是春天最後開的一種花,當荼蘼花開之時,時節就已屆初夏,這說明春天已到盡頭,也比喻某事已近尾聲,更暗指最後的一抹繁華,花盡之後便無退路,也無法再繼續美麗,「荼蘼花」象徵末路之美,絢爛後即將歸於平淡的前奏。
另外,在佛經典籍中,也說「荼蘼花」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

在戲中,宮無後眼見爹親別黃昏死於大宗師之手,此時,宮無後心中最後的一絲溫情已不復存,最後,他選擇殺死忠僕朱寒,表露出他「絕心」的一面,換句話說,那也是宮無後不再回頭的「決心」。

宮無後與古陵決一死戰後,兩人各自留下眼淚,是欣喜?
是解脫?還是一份理不清的情緒?

宮無後是個悲劇人物,但「悲劇」二字,並非全是負面能量,它能讓一些美好事物顯得更加珍貴,而大宗師算盡一切,詐死後再度復出,最後,還是難逃天理昭彰的悲慘下場。

宮無後回到軟紅十丈,一把火燒盡這令他苦大偌深,萬般罪孽之地,同時,也結束自己的生命,筆者淺見就宮無後本身而言,「毀滅」更具有震撼力。

以這種方式死亡,讓火將一切摧毀凈化,讓人生一切再次循環,烈焰的重彩顏色,揉和了宮無後一身艷紅,渲染出獨特的悲壯美,並引領戲迷深入他的心靈世界,以死亡來解脫此生,是為了讓這個壓抑已久的靈魂,打開另一扇通往其他世界的大門。

宮無後火焚軟紅十丈時,有一幕特別的凄美,就是他坐在朱寒床邊,一手支著臉頰,眼神眉目沉思含笑,至於,為何宮無後那麼在意螢姐姐,因為,小小的「螢」火之光,讓他在痛苦的黑暗中,還能保有活下去的勇氣,所以,宮無後才會感念水螢兒一生。
太短暫的一瞬幸福,太長的一生悲苦。


宮無後,他渴望的,或許並非只是幸福,而是,渴望獲得幸福的權力吧!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5202.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