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型角色顧名思義製造對應屬性的傷害,輔助型角色承擔治療的工作,並且可以提供對應屬性的傷害加成,裝甲型角色則可以削弱對應屬性的抗性或護甲。
首先說明我的培養思路:優先資源每個傷害屬性培養一個進攻型主C角色,再次練一個高戰力的輔助角色,最後再投入資源練對應屬性的裝甲角色。
以下是我對於這個版本所有角色的一些理解和培養價值的一些分析


· 你的主要進攻型角色前期需要帶好適合的5星意識,前期推薦主升一個輸出角色,之後需要根據戰區和囚籠的不同弱點,每個隊伍(物理、雷、火、暗,以及未來的冰)各培養一個主C;在玩到比較後期的時候最好擁有6星專武,有能力的最好把共鳴弄滿。意識必須要帶最契合自身特點的6星,並且滿共鳴。角色等級和技能等級必須升滿(技能點十分不夠的話,可以不升主C的QTE技能,在下強迫症,必須升滿)。
· 輔助型角色和裝甲型角色的資源投入,需要在滿足進攻型角色之後再投入,尤其是在前期,過多在輔助型和裝甲型角色上的投入,會讓你前期的分數排名落後於其他人。後期需要把這兩類角色的練度提升,戰雙有一句話「流水的主C,鐵打的工具人」,每個隊伍同樣需要練對應的工具人,只有輔助和裝甲角色的戰力提升了,你才可能在戰區和囚籠拿到更好的排名和獎勵。
傷害計算方式與意識搭配
元素傷害=皮膚傷害x傷害倍率x(1+攻擊力增加)x(1+全傷害增加)x(1+屬性傷害增加)x(1-元素抗性+屬性抗性降低)x(1-免傷+易傷)
物理傷害=皮膚傷害x傷害倍率x(1+攻擊力增加)x(1+全傷害增加)x(1+物理傷害增加)x(1-物理抗性+物理抗性降低)x(1-免傷+易傷)
怪物的黃條存在時,物理傷害會降低20%,元素傷害則不受影響,配合各種減抗效果可以將敵人的元素抗性降低為複述,從而達到屬性傷害增傷的效果。
物理傷害可以暴擊,元素傷害則不可以,暴擊可以造成雙倍傷害,每100會心提升大約3%的暴擊率,總體來說1%暴擊率相當於1%傷害提升的期望。
考慮到怪物都有基礎抗性,減抗的收益要高於等百分比傷害加成的收益!
這些看起來有些複雜的公式你不需要特別明白,一般我會用於理論上傷害數值的計算,實際上能不能打出這個理論上的最高傷害,還需要看你的操作是否得當,能不能在全buff時間打出你的核心被動或者大招。現在你只要知道最後的結論就好——缺少合格的工具人,主C的傷害無法最大化!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比較通用的意識搭配吧,之後每個人戰區和囚籠會單獨進行推薦
通用意識搭配
· 輔助工具人:2件6星治療意識+2件5星減抗意識+2件5星治療意識
· 裝甲工具人:4件達芬奇+2件6星減抗意識
· 主C:輸出套
由於6星減抗和5星減抗屬於不同名意識,debuff效果可以疊加,如果是同名意識則不行,這樣的選擇可以將減抗最大化。
在戰區中則可以帶我之前提到的特殊的卡列尼娜·爆裂,由於她的QTE技能是釋放一個藍球技能,可以幫助聚怪,這時候完全可以將4件達芬奇換給輔助工具人,利用爆裂的兩次QTE聚怪,幫助你的主C儘快消滅戰區里站位分散的各種小怪。
下面是一些我比較推薦的意識搭配,根據陸服的版本,未來還會推出很多新意識,尤其有一個非常好用的物理意識:巴頓,由於還沒出我就不說具體屬性了,到時候出了可以根據我這個表格去調整。
注意:這些意識推薦可以針對大多數品階的構造體,但是如果你是大課長,某些SSS+品階的構造體的意識搭配會出現很大的變化,並且帶來非常高的增幅效果,如果你想知道,歡迎私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