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WorldPainter教學》
目錄
零、前言
一、創建文件的基礎設置
二、工具皮膚基本介紹
1、紅色欄位:噴槍、鉛筆、油漆桶、文本
2、橘色欄位:水、岩漿、海綿
3、綠色欄位:地面升降、平整化、平滑化、隆起
4、藍色欄位:設置重生點、全局操作、金字塔
5、紫色欄位:選取
三、筆刷皮膚基本介紹
1、內置筆刷
2、導入筆刷
3、筆刷調整
四、圖層皮膚基本介紹
1、覆蓋層(Layers)&標記圖層(Annotations)
2、生態域(Biomes)&地表圖層(Terrain)
五、信息皮膚
六、導出文件的基礎設置
七、常用快捷鍵
八、高端操作──自定義
九、實際應用
十、結語
零、前言
本文獻給所有想做地圖卻苦於英文不好的Minecraft玩家們。
跟我一起第一次做地圖就上手吧!
(翻譯參考:MinecraftWikipedia、中華地形師協會與星核漢化組聯合推出的漢化包)
一、創建文件的基礎設置

二、工具皮膚基本介紹
(此區的部分工具,有些需搭配筆刷使用,故詳細介紹請見筆刷章節)
1、紅色欄位:噴槍、鉛筆、油漆桶、文本
主要功能:將特定區域填上指定的生態域、植披、地表等覆蓋物。
2、橘色欄位:水、岩漿、海綿
主要功能:將特定區域填充水或岩漿。左鍵填充,右鍵吸取。
3、綠色欄位:地面升降、平整化、平滑化、隆起
主要功能:建構地形。(後面章節會有較詳細的應用說明)
*地面升降:左鍵上升,右鍵下降。
4、藍色欄位:設置重生點、全局操作、金字塔
主要功能:字面意思。
*全局操作:直接對整張地圖更動設置。
5、紫色欄位:選取
主要功能:選取指定範圍,可複製粘貼或是在特定範圍內進行操作。
*如何在指定範圍操作請見筆刷調整。

三、筆刷皮膚基本介紹
1、內置筆刷
以下分別為噴槍、鉛筆、地面抬升三個工具套用內置筆刷的結果。

2、導入筆刷

3、筆刷調整

四、圖層皮膚基本介紹
1、覆蓋層(Layers)&標記圖層(Annotations)
標記圖層(Annotations):
配合工具皮膚的紅色欄位使用,可劃分區域。
若配合筆刷調整,也可在指定範圍進行操作。

以下為洞穴(Caves)、溶洞(Caverns)、裂谷(Chasms)在Minecraft中的呈現結果。

2、生態域(Biomes)&地表圖層(Terrain)
生態域(Biomes):
如果不確定是否是自己所想要的生態域,請看生態域編碼,並與Minecraft維基百科中的生態域ID相互參照。

五、信息皮膚
信息皮膚的初始位置與筆刷設置皮膚在同一區塊。
會根據滑鼠顯示該處的相關信息。
如果覺得皮膚太大太麻煩,也可以直接看WorldPainter窗口最下方的列表,會有簡易信息顯示。

六、導出文件的基礎設置


七、常用快捷鍵與功能
Ctrl+Z:復原
Ctrl+Y:取消復原
Ctrl+S:存檔
Ctrl+Shift+S:另存新檔
Ctrl+E:導出文件
Ctrl+3:3D視圖
滑鼠滾輪:筆刷尺寸
Alt+滑鼠滾輪:筆刷角度
Ctrl+滑鼠滾輪:版面比例尺縮放

八、高端操作──自定義
由於我只有使用到其中三個,所以就只介紹這三個自定義的部分。
此外,自定義的地表與植披都可以在混合層的皮膚被使用。



(圖裡面的「躁化」應該改為雜訊化,會比較好懂一點,製圖的時候沒有想到)
九、實際應用
1、山與湖


13、筆刷,筆刷設置選僅限於水,地表方塊選沙,在湖的部分刷一遍即可打造沙底的湖泊
2、建築基底
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在Minecraft畫圓很麻煩,但又想做一個高塔,那就來看看這個吧!還可以應用至其他建築的規劃。

十、結語
讓我說說起草這篇文的原因吧!
因為上周忽然冒出了想做地圖的念頭,地圖規劃完後,沒做過地圖的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事情,Minecraft里開新世界的設置沒辦法調整出我需要的樣子。
在板上搜索了相關信息後,才決定下載WorldPainter這個軟體進行地圖基底的製作。
然而,我的英文並不好,能搜索到的相關信息有的也並不完全,所以又多花了幾天研究相關視頻與數據,才逐漸建構出我需要的地圖模樣。
雖然我地圖就只起了個底,但我還是想先把這些信息彙整成介紹文,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可能有的功能因為我沒有使用到所以介紹的不完全,甚至是沒有提到,但至少我目前在製作有用到的功能都儘可能地介紹了,如果有錯誤或是不足的部分,在此熱烈歡迎其他WorldPainter的用戶進行補充!
謝謝各位閱讀到這裡~!
最後,放上建構中的地圖的一角XD

有緣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