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來自三十二集的驚嚇

    因台詞風波處置不當,金光的西進問題又再度成為焦點,引發戲迷的隆隆砲轟。同張牙舞爪的親中藝人相比,金光明顯低調許多,顯然不希望事態擴大(除了失控的編劇總監),然而,這一波反彈風暴,金光能否安然度過仍在未定之天。何以戲迷對布袋戲前進中國如此感冒?筆者認為這跟戲迷對布袋戲的認知有所關聯。布袋戲雖是小眾戲劇,卻是部分戲迷看了一輩子的劇種,不僅自己看,還帶著兒子看,甚至三代同堂一起觀賞。在我老家那邊,有的家庭,布袋戲的發片日,就是全家人趕回家團聚的家庭日。長年累月下來,對布袋戲有著一份深厚感情。而戲齡較淺的戲迷,有人把布袋戲視為最足以代表台灣特色的特殊劇種,遇到國外友人時,總不忘大力推薦。總而觀之,在台灣布袋戲是種特殊存在,既維繫了幾代人的情感也標示著台灣認同,更是多少人不能或缺的首要娛樂,如今當布袋戲業者宣稱布袋戲為中國布袋戲時,這無疑是傷透了台灣人感情的舉動,難怪許多戲迷無法接受。

    觀眾的不滿情緒,筆者能理解,可是對金光開發中國市場一事,老實說筆者也不是不能接受。資金或許是金光最大難處,若僅依靠台灣市場,不足以讓金光永續經營,筆者認為向中國拓展新觀劇人口也無可厚非。國人總有一種迷失,總以為台灣戲迷很善良,我們的環境很友善,但是我們的創作環境,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筆者持存疑態度。以筆者剛買的原聲帶為例,筆者昨天才剛拿到預購的《戰血天道》劇集原聲帶不久,就發現幾小時前已經有人把整張專輯都PO上網,不少人還大大感謝這位仁兄「上傳分享」。如此一來,想當然這張專輯的銷路就不難揣測了。甚而最近,連布板也有板友公然鼓吹盜版,毫不避嫌地附上鏈接網址。扣除這些聽免費看免錢的,筆者懷疑金光的真正營收能有多少。當然金光的經營問題,不是筆者一介戲迷能夠或應該去探究的,只是他們甘犯眾怒也要開拓大陸市場這件事,筆者選擇尊重他們的決定。

    比起拜不拜人民幣問題,筆者認為劇情失當才是嚴重一百倍的大問題。主要的問題有三點:第一,暴力過頭。筆者一向不愛血腥畫面,每當看到恐怖鏡頭,直接快轉跳過;知道哪個要角要陣亡了,趕緊略過戰鬥,只看最終結局。於是,丹陽的部分沒看全,逍遙遊更是整段都跳過。但是,再怎麼跳過閃過,三十二集看到一半,筆者的意志力終於崩盤了,一股厭世的虛無感陡然而生,不禁自我詰問:「為什麼要看這麼黑暗的作品!」包含丹陽死亡在內的六集,打鬥過於粗暴兇惡,而大戰的場次又多,讓人看了真不舒服。或許這是新編劇的特有風格,但筆者由衷希望金光能大幅調整,若不然,恐怕棄劇而逃的觀眾不少。第二點,安排錯誤。很多板友認為最後六集強行開啟了仙界線,造成道域線交代不清草草結束,筆者同意這個看法,彷彿就為了趕在三十二集讓跟原劇不搭嘎的秘雕、六合出場似的。不知金光是基於什麼理由做出犧牲道域線而提前推出仙界線的決策,而又依據什麼原因加入秘雕、六合二角?尤其是秘雕、六合二人的登場,破壞了原劇的世界觀與戰力結構,是因為什麼特別原因,或是經由什麼人的遊說,毅然快速導入清聖橋橋段?倘有機會,希望官方能針對這段劇情,說明創作原由,解除觀眾心中疑惑。第三點,劇情敏感。有人說仙島劇情影射的是中國,也有人說仙島劇情影射的是台灣,或許編劇編寫劇情時並沒這麼多心眼,不過,也似乎總是有那點味道,這類劇情筆者想應多斟酌。

    筆者有一個朋友,她的眼中台灣什麼都好,吃穿用度,什麼東西全用台灣貨,電視電影也必看台灣拍攝的,就連評價不高的八檔點連續劇,她也讚不絕口,向來,她的新台幣只貢獻給台灣。其實,筆者對她是有幾分敬佩的,因為愛台,她可以拋棄個人喜好,成為別人眼中一個沒有品味的人。不過,仔細一想,要是我們國家都是這種人,台灣的創作環境能否好一些,不用三年,就可以培養好幾個三弦?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3287.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