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台词风波处置不当,金光的西进问题又再度成为焦点,引发戏迷的隆隆砲轰。同张牙舞爪的亲中艺人相比,金光明显低调许多,显然不希望事态扩大(除了失控的编剧总监),然而,这一波反弹风暴,金光能否安然度过仍在未定之天。何以戏迷对布袋戏前进中国如此感冒?笔者认为这跟戏迷对布袋戏的认知有所关联。布袋戏虽是小众戏剧,却是部分戏迷看了一辈子的剧种,不仅自己看,还带着儿子看,甚至三代同堂一起观赏。在我老家那边,有的家庭,布袋戏的发片日,就是全家人赶回家团聚的家庭日。长年累月下来,对布袋戏有着一份深厚感情。而戏龄较浅的戏迷,有人把布袋戏视为最足以代表台湾特色的特殊剧种,遇到国外友人时,总不忘大力推荐。总而观之,在台湾布袋戏是种特殊存在,既维系了几代人的情感也标示着台湾认同,更是多少人不能或缺的首要娱乐,如今当布袋戏业者宣称布袋戏为中国布袋戏时,这无疑是伤透了台湾人感情的举动,难怪许多戏迷无法接受。
观众的不满情绪,笔者能理解,可是对金光开发中国市场一事,老实说笔者也不是不能接受。资金或许是金光最大难处,若仅依靠台湾市场,不足以让金光永续经营,笔者认为向中国拓展新观剧人口也无可厚非。国人总有一种迷失,总以为台湾戏迷很善良,我们的环境很友善,但是我们的创作环境,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笔者持存疑态度。以笔者刚买的原声带为例,笔者昨天才刚拿到预购的《战血天道》剧集原声带不久,就发现几小时前已经有人把整张专辑都PO上网,不少人还大大感谢这位仁兄「上传分享」。如此一来,想当然这张专辑的销路就不难揣测了。甚而最近,连布板也有板友公然鼓吹盗版,毫不避嫌地附上链接网址。扣除这些听免费看免钱的,笔者怀疑金光的真正营收能有多少。当然金光的经营问题,不是笔者一介戏迷能够或应该去探究的,只是他们甘犯众怒也要开拓大陆市场这件事,笔者选择尊重他们的决定。
比起拜不拜人民币问题,笔者认为剧情失当才是严重一百倍的大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三点:第一,暴力过头。笔者一向不爱血腥画面,每当看到恐怖镜头,直接快转跳过;知道哪个要角要阵亡了,赶紧略过战斗,只看最终结局。于是,丹阳的部分没看全,逍遥游更是整段都跳过。但是,再怎么跳过闪过,三十二集看到一半,笔者的意志力终于崩盘了,一股厌世的虚无感陡然而生,不禁自我诘问:「为什么要看这么黑暗的作品!」包含丹阳死亡在内的六集,打斗过于粗暴凶恶,而大战的场次又多,让人看了真不舒服。或许这是新编剧的特有风格,但笔者由衷希望金光能大幅调整,若不然,恐怕弃剧而逃的观众不少。第二点,安排错误。很多板友认为最后六集强行开启了仙界线,造成道域线交代不清草草结束,笔者同意这个看法,仿佛就为了赶在三十二集让跟原剧不搭嘎的秘雕、六合出场似的。不知金光是基于什么理由做出牺牲道域线而提前推出仙界线的决策,而又依据什么原因加入秘雕、六合二角?尤其是秘雕、六合二人的登场,破坏了原剧的世界观与战力结构,是因为什么特别原因,或是经由什么人的游说,毅然快速导入清圣桥桥段?倘有机会,希望官方能针对这段剧情,说明创作原由,解除观众心中疑惑。第三点,剧情敏感。有人说仙岛剧情影射的是中国,也有人说仙岛剧情影射的是台湾,或许编剧编写剧情时并没这么多心眼,不过,也似乎总是有那点味道,这类剧情笔者想应多斟酌。
笔者有一个朋友,她的眼中台湾什么都好,吃穿用度,什么东西全用台湾货,电视电影也必看台湾拍摄的,就连评价不高的八档点连续剧,她也赞不绝口,向来,她的新台币只贡献给台湾。其实,笔者对她是有几分敬佩的,因为爱台,她可以抛弃个人喜好,成为别人眼中一个没有品味的人。不过,仔细一想,要是我们国家都是这种人,台湾的创作环境能否好一些,不用三年,就可以培养好几个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