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C職鄙生講述司馬懿的故事
配合這回故宮連動合作,再講諸葛孔明

★故宮的善本書是可以調閱掃描檔的,辦好帳號就可閱覽,歷史系相關應了解這個資源。
一、「永安託孤」
《三國志‧蜀書二 先主傳》:
秋八月,收兵還巫。司徒許靖卒。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曶〈音笏〉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三國志‧蜀書十 李嚴傳》:
章武二年,先主征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
《三國志‧蜀書十一‧楊洪傳》:
先主既稱尊號,征吳不克,還住永安。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洪即啟太子(劉禪),遣其親兵,使將軍陳曶、鄭綽討元。
→
1.劉備臨終前,確實託孤諸葛亮,但副手是李嚴,皇宮、中央軍的軍權還在後者的手上。
2.此時漢嘉郡太守黃元聽聞劉備敗病、又與諸葛亮關係不佳,便趁機反叛,討伐黃元的將領陳曶、鄭綽等重兵,掛在太子劉禪的名下。
《三國志‧蜀書二 先主傳》: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
《三國志‧蜀書二 後主傳》: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
→
劉備把諸葛亮傳喚到永安,再讓他回去服務已「坐穩成都」三個月、「握有指揮權」的劉禪。
等於是把諸葛亮「抽離權力核心」,再交還給他,配上前面兩批大軍分別塞給李嚴和劉禪,一點也不像「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鄙生估計永安託孤還是有權謀和逼他表態,避免取代,不是那麼感人的友情。
二、「出師表」
《前出師表》: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褘、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後出師表》:
「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
1.除了董允少數,蜀漢的軍政人物本地出身少,四川人向來善待外省人、擁護他們當統治者(入蜀者通常能當一段時間的土皇帝),但對北伐比較消極。(自劉邦後,幾乎沒有以四川為根據的軍閥,再打出去統一天下)
2.諸葛亮急於北伐,除了承受先帝的壓力外,握有的老將和精兵是有「期限的」,拖太久會動搖「正統」、「合法性」,也將減損他們的戰力,精銳將兵難再得或培養,所以他選在戰力最高峰時北伐。
三、諸葛亮軍略
《諸葛亮傳》: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
袁子(袁准)曰:初出遲重,屯營重複,後轉降未進兵欲戰,亮勇而能鬬,三郡反而不速應,此其疑征也。曰:何以知其勇而能鬬也?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軍,安靜而堅重;安靜則易動,堅重則可以進退。亮法令明,賞罰信,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此所以能鬬也。曰:亮帥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輕脫,亮故堅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袁子曰:亮治實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遠,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樑、道路,此非急務,何也?袁子曰:小國賢才少,故欲其尊嚴也。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
諸葛亮最厲害的在軍政 ─ 事前的準備和布局,戰役開打後的隨機應變弱一些,做為政務官勝於領軍打仗。
諸葛亮的動員效率極高,數萬人可創造數十萬的成果,包含營寨、野戰廚房、廁所、圍籬、防禦工事等,他皆有一定的要求。靠著基礎建設、扶持經濟和整頓官僚,累積軍事的籌碼。(感覺偏向工兵和後勤指揮部)作為對手的司馬懿,在檢查蜀軍撤後的軍營陣地,對諸葛亮的評價都相當高。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的北伐策略穩紮穩打,小勝累積、壓低損失,可惜已經等不到成功。
★我前面分析,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戰略型,做整體的規劃而不是臨時戰役,前者比較像農田水利首長,後者比較像營建、內政和交通首長。
★韓信和項羽才是戰術型的,區域戰役的隨機應變與調度,後者還比前者強,但兩人做整體戰局規劃不優秀。
☆以下開玩笑,如有雷同,存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