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性考证
=============
☆1. 司马懿的性格
新房45度名满天下
有个英灵也做得到,还能180度,那就是司马懿
《晋书·宣帝纪》: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
「狼顾相」,狼可以把头转到背后、四处张望,这种人被认为性格也像狼─多疑且残忍。
(司马懿像曹操一样疑心病重,但比较内敛)
曹操听说此事亲自验证,在请司马懿离开时,突然又叫住他—身体不动地回头转向背后。
★司马懿有做Assassin之王的可能。
《晋书‧卷一‧帝纪》:
(曹芳)嘉平二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贰于帝(司马懿),谋立楚王彪。
三年春正月,王凌诈言吴人塞涂水,请发兵以讨之。帝潜知其计,不听。
夏四月,帝自帅中军,泛舟沿流,九日而到甘城。凌计无所出,乃迎于武丘,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即以凌归于京师。道经贾逵庙,凌呼曰:「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至项,仰鸩而死。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
→→→
他的情报网很强,想推翻司马氏的,几乎都被破获(诛灭三族,嫁出去的女人也要回来杀掉),皇族也得过问他人臣的意见。(曹操2.0)
★他有个很恐怖的嗜好,发生在曹魏讨伐燕国─公孙渊的战争。
文懿(公孙渊)复遣侍中衞演乞克日送任。帝(司马懿)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星坠之所。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
攻入城内以后,十五岁以上的男性七千多人都屠杀,把尸体都堆栈成山(京观),公孙渊旗下两千多名降伏的官军也杀。(曹操的屠城记录至少十起)。
★他的后代─东晋明帝,听闻祖上的所作所为,觉得胆战心惊。
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及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
☆2. 家族-父亲
虽然《晋书》前后文都说曹操忌惮司马懿、起初司马懿不肯为其效力。
(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
但实际上曹操和司马家的关系更早。
《三国志注·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曹瞒传》:
(曹操)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 臣松之案司马彪《序传》,建公不为右丞,疑此不然,而王隐《晋书》云赵王篡位,欲尊祖为帝,博士马平议称京兆府君昔举魏武帝为北部尉,贼不犯界,如此则为有征。
→
曹操成为魏王后,邀请一人到府上作客,就是推荐他当洛阳北部尉(警局分局长)、政治生涯的前辈:司马建公,本名为司马防,也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曾任洛阳令(首都市长),曹操对他相当尊重,可见不是从司马懿才开始结识的。
关于司马防,日后西安出土的文物「司马芳残碑」,引发另一个名字争议。
(类似兰陵王是三子还是四子,碑文与史料不同)
《三国志》和《晋书》都纪录,司马懿的父亲名防,字建公。
石碑上纪念者的经历与籍贯大致相同,却刻印名芳,字文豫。
因此有避讳(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或其兄弟之说。
=============
☆家族3.-大哥
大哥名叫司马朗,字伯达,曹操提拔为司空,改任堂阳郡首长,作风宽厚,不对人动刑,民众也鲜少犯法。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CF:然后相较于曹操:不管对方是谁,犯法就把人打得半死,大家都畏惧而守规矩。
(《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引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他的军略是推广「地方军」,州郡自行练兵、拥有自己的武力,对内外都有安全防备,封赏的五等爵位制可不先恢复。因为战乱导致人口流动、无法界定土地所有权,应改回周代的井田制。
虽然只有培养地方军这点被采纳。
(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
又任兖州刺史,推行德政,百姓称颂,在军队中,衣食节俭,以身作则。
(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麤衣恶食,俭以率下。)
在征讨东吴期间,北方士兵因水土不服,疫病流行(也是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司马朗亲自探病发药,却也跟着染病去世,享年47岁。去世前,按照遗言的生前作风,简约入殓,兖州百姓多怀念。
(他的亲生儿子是司马遗,但早死,于是三弟司马孚,将次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遗命布衣幅巾,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
=============
☆4. 兄弟比较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弗之与。或曰:「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帝曰:「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乃奏军人年六十已上者罢遣千余人,将吏从军死亡者致丧还家。遂班师。天子遣使者劳军于蓟,增封食昆阳,并前二县。
→
讨伐辽东的公孙渊后,北方天寒地冻,军士们受不了,要求绵袄御寒,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官方很多库存绵袄,可以要求赐予之,他却回应那是公家财产,作为人臣不宜因私要求。他便上奏,勒令六十岁以上的老兵一千多人退伍,为阵亡将士安排丧礼送回,随后撤军。天子派使者在蓟北劳军,并增加司马懿的封邑。
就从南方瘟疫和北方严寒这两件事来看,司马朗比司马懿还体恤、爱戴下属与百姓,司马懿冷酷、权谋很多。整个家族里,就他最心黑。
=============
☆4.军略
司马懿的强项是全盘性的「战略型」,而不仅是临时作战的「战术型」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帝以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
→
比起直接带兵打仗,他做最多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多囤积后勤资源。
=============
以上本C的小观察,不晓得附身的莱妮丝有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