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有雷】原來他們都活在我的體內

四周目完成,對這個遊戲蠻有感觸的,所以第一次在巴哈獻醜。

個人首次通關是選擇貝尼迪克特(管家)線,也是四種結局中我最滿意的劇情:有舍有得。

取得王位後的主角雖然儘可能讓國民享有自由且分配均勻的生活,但在競爭的存在下,終究會有弱勢的產生。總是因眼前的苦難而感到煎熬的羅蘭(前國王,後為僧侶)出現在貧民窟,試圖做些什麼讓上位者聽見聲音。反映現實世界中我們正面對的問題: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似乎都不是最佳的解答,但一時間我們也找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就我的理解,現行的社會制度大多都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畸形合體」,以我們生活的土地來說,並不盡然是純粹的資本主義,例如健保,例如各種弱勢得以申請的補助,都是純粹的資本主義體制不應具備的。那為什麼我們要實施這些政策(再分配)呢?因為一無所有的弱者終究會豁出去,甚至推翻現有的體制,所以大多的社會都選擇關懷弱勢,提供最基本的尊重。

三角戰略令我感到可惜的是:在塑造「艾斯弗斯特公國」和「聖海桑德大教國」仍參照現實世界的部分特質,難以讓人重新查看社會主義的優點,不免在聖海桑德大教國的身上看見「相對獨裁」、「犧牲少數族群」的特質。

但,如果聖海桑德大教國是一個非獨裁且無國教的社會主義國家呢?羅蘭王的意見似乎就不那麼愚蠢了,對吧?

無論如何,這仍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心理測驗)遊戲,它告訴我們:學院派的各種主義都難以解決所有問題,而我們也無法像遊戲的角色飛天遁地、撼動社會,不過,我們可以站在嶄新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無論你要支持或挑戰上位者,都該謙虛地承認:世上並沒有完美的體制存在。

最後想簡短聊一下角色。故事前段我對羅蘭王子感到非常煩躁,覺得他是一個沒有既定思想又優柔寡斷的角色,但到後期我改變想法了,某種程度而言我很喜歡這個角色。

因為羅蘭王子就是未臻成熟的我們呀。

羅蘭王子是善良的,目光始終停留在眼前望見的苦難上,而他所關注的問題,雷格納國王和大王子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因為「解救弱勢」這件事太過龐大了,且永遠處理不完,所以大部分的獨裁君主會選擇適度地忽略,就像步入職場多年的我們開始對一些事情冷眼旁觀,而羅蘭王子就是曾經的我們,不成熟但擇善固執的我們。看著羅蘭王子而感到煩躁的我,或許只是討厭以前的自己吧。

芙德麗卡(未婚妻)則是我們內心住著的「小天使」,總是高喊理想的她,相信也無法獲得太多玩家的認同,但若「理想和現實並無衝突」的情況下,我們都會承認她的考量是充滿關懷的。

三角戰略最有趣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體內其實都存在著王子、未婚妻、管家,這款遊戲將他們分割成三個角色,再加深他們之間的矛盾。

而我最喜歡貝尼迪克特了,因為他像極了我所選擇的我。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22848.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