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幾篇相關話題,讓我想發文提出自己看法,有哪裡講不好請指出:
首先版本平衡度的標準主要是放在最高端排位,其次是四黑比賽,畢竟精懂遊戲的玩家更能明白遊戲的設置強度。單排雙排和四黑的差距、低端局監管者優勢等情況很多人都有講過就簡單帶過,就講講各自陣營的配置問題和高端環境的瓶頸。
求生者陣營:
現在求生者出了許多強力新角,像病患、心理學家、擊球手;而許多以前不強的求生也獲得加強,像昆蟲學者、郵差、舞女、雜技演員,其實本來是件好事,畢竟遊戲要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改動,不能總是留在同一個版本,這樣遊玩的新鮮度肯定會下降不少。然後絕活玩家也希望自己的冷門角色得到加強,能擺脫殿堂局被嫌棄和很難贏的狀況,造成角色被當作擺設的情況(想想律師和慈善家就懂)。那麼出新角和加強角色為何出現許多問題?我認為有角色強度單純太強和過度加強的關係。
先說新角色問題,肯定得提兩個角色:心理學家和小女孩。這兩位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強力技能(無距離傳血、瞬移)、幾乎沒有上手難度,但最重要的—幾乎沒有任何debuff,也就是副作用。在大多求生者擁有debuff,可以稍微控制平衡強度,但這兩個角色不僅僅效果強,還沒有限制,這才是許多玩家不滿的點。雖然舞女現在也沒有debuff,但至少她技能強度有限,還要跑圖才能幫助隊友;病患雖然也沒有debuff,但他至少很吃熟練度和操作,一個失誤就可能害到自己,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能接受的。如果要有心理學家和小女孩的技能強度,至少要存在高風險設置或是debuff才合理,不過更建議直接削技能強度,例如增加限制、拿掉某項技能等等。
加強角色常見狀況就是先小加強兩三次,結果發現還是不夠強,然後再進行一次大加強,這樣容易發生被加強角色突然實力倍增,變得極難對付的存在,像祭司、昆蟲學者、郵差、魔術師(觀察中)。還有一些是一次加強就變OP角色,像野人、雜技演員,這些角色大多都有進行削弱調整,問題比較不大,畢竟角色平衡性有時候的確不好調整,需要花時間觀察才方便改動。有些角色則是幾次加強後,也就那樣,還是不強。
但我認為最嚴重問題還是國家五虎將,都是經歷好幾年都還是霸佔在殿堂局和比賽的角色,那就是先機祭前佣,喔對機械師現在被除名改為雜技演員。先知就是操作不難且收益很高,我一直覺得他得增加修機debuff或是增加吸鳥和給鳥cd。祭司我認為要上限限制,像是大洞一局只能打一次、預防反鑽機制,她可以做到太多其他求生者都做不到的事情,小削弱幾次也不痛不癢。前鋒有這個強度我是能認可的,畢竟操作難度高、風險也高,也可以帶金身預防。傭兵…痾他削自帶搏命時間?15秒變8秒?還是說… 護腕再減1個?總之我認為先知和祭司的強度有必要調整,因為他們強度會直接影響排位和賽場平衡,如果他們兩位沒那麼強勢說不定環境就平衡許多。
最後是求生修機環境太快,以前是因為大多只有救人位自保能力強,能對抗控場型的角色,一場4人大概有3人都有修機debuff。但現在其他位置角色經過加強後,都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連拿出破譯加速的求生者收益還比較高,那麼整體求生陣容修機速度大概就加快15%~25%之間,顯露出原本機子就很快的問題。連會控場的監管都不一定能控制住機子,更何況沒有控場能力的監管想贏就更加困難。最近有針對高端局做出機子速度調整,不知道情況有沒有比較好些。
監管者陣營:
總結一句話,會不會控場直接決定強度。每隻監管上限可說天差地別,單刀傷害與技能群體傷害並非同個級別,技能簡單的角色在高端局很難打贏,技能複雜角色高端局好贏但需花時間去熟練,時間和耐心不夠的人容易就會想放棄。然後每隻監管操作技能都不太一樣,難度高的能練熟兩三隻都算厲害,花的時間成本比起求生者多出許多,多少是監管玩家想轉打求生原因。還有新出的蠟像師和惡夢強度嘛,雖然我沒玩過但大家懂得都懂。
最後如果一定要分出簡單不強和複雜很強之間的角色隔閡的話,無可奈何,監管之間平衡性的確很難調整,如果都差不多強那為何要練上手困難的角色。只希望弱勢監管能多少加強,而強勢監管能多少削弱,發揮它們應屬的價值。
總結就到這裡,可能有很多漏掉或是認知有誤的觀點,請給予糾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