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重新開啟一輪,從頭到尾一氣呵成體會劇情,沉澱下來,仔細品味後,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俠之道」是一個世界觀。
而「俠隱閣」則是這宏大世界觀下的其中一段故事(畢竟原名也就是俠隱閣,不得已才改成俠之道),可以說「俠隱閣」是「俠之道」的楔子。
故事的主軸其實一直沒變。
感覺出俠隱閣,從最初就是在鋪陳歲寒三俠而起的故事,並且用楚段凌分成大意上的三條俠道。
【第一年】
開頭鋪陳閻凰抓流民,主角陰錯陽差被抓。
春校,宮紫痕來亂。
夏校,帶出屍人和邪功,宮紫痕武功被廢,因而加入冥宮練邪功。
冬校,朝廷有勢力介入,提供毒粉給羅廣澤。
【第二年】
年初,重岩村旅人失蹤,煙貘與閻凰的合作關係浮上檯面。
春校,遇到制毒者煙貘,為了往後的屍毒鋪陳(劇情強調煙貘是受雇於人,不代表悲歡樓)。
夏校,竊天塢馳援,閻凰利用朝廷的勢力攪亂武林。
恆山,與冥宮的人正面交鋒,恆山礦車的神秘去向(為第三年木人心暗殺安排路線)。
年底,各地被滅村,平民被害,冥宮擄人,促使武林同道的結盟。
【第三年】
春校,由朱倩道出當年大戰的部分真相,藉機傳授主角天清訣。
夏校,冥宮首度攻擊俠隱閣,宮紫痕用自身邪功訓練主角怎麼用天清訣化解九泉心經(進行臨床實驗)
十月俠隱閣反攻冥宮大本營,促使冥宮十二月再來攻打。(木人心線得知凌雲似乎完成改造不久?)
最後,眾人為了保衛俠隱閣,先放下這幾年個人對俠道的分歧,合力解決冥宮,確定俠隱閣沒事,再來分道揚鑣。
整理出來,其實也沒有想像的那樣複雜
,但主線的劇情每一點都有環環相扣。第三年十月,我玩了兩次木人心線,第一次沒救到人,第二次有救到。
第一次會莫名走這條線也是各種因緣際會,因為我走仁道追石昆,結果石昆沒講一聲就跟段師父跑了,第二天楚閣主又要領一幫人去阻止,想到要跟同門打架,預感這劇情應該會很難熬很虐……加上火氣還沒消,於是這次不跟楚閣主的一道了。
再者,我也很好奇所有戰力都跑去苗疆,程墉一人留閣會遇到甚麼事,結果真的超難打……不過也有打出技巧來,第二次就輕鬆多了。
重點這條線是劇情各方面交代最清楚的,閻凰之所以幫著冥宮的心態,冥宮與閻凰合作的原因,聖嚴宗和真武道的假仁假義,密宗經書被盜之真相,古師兄的身分與去向等。有甚麼想知道的,這條線應有盡有。
第一看到分道揚鑣是挺難過的,大家共患難,最後卻是這種收場。
不過第二次再看,平靜許多,也思考許多,大家意見分歧,強迫在一起行動只會綁手綁腳,甚至感情更差,留點距離,知道彼此都有自己信念,俠心的初衷是不變的,眾人都是以俠隱閣為歸屬,心系俠隱閣就夠了。
最終戰雖然過程冗長,但同伴倒下,換同門接手的劇情,配上「俠行萬道」的蕩氣迴腸,確實將此詮釋的淋漓盡致!
所以,要讓大家再聚在一起合作的解決方式,就是找個勢力再攻打一次俠隱閣!(誤)
會有這樣的心得,是因為南飛鍠線,他和霍萱萱道別時的一句「能知道妳還有未來就夠了。」,還有悲歡共度石昆離去前的那句「或許這也是……能守護走向不同之道的夥伴的,其中一種方式吧。」,讓我對同門分道揚鑣釋懷了。
許多人覺得河洛話大餅,格局太大,好高騖遠,最後沒能力收回所有線,害俠之道淪為不怎麼樣的作品。
而那些在遊戲中丟出來,令人在意的鋪陳,有些僅是過場的小故事,有些是偌大的陰謀,平心而論,實在無法全部在俠隱閣中得到完善的故事,再為遊戲加個一兩年,反而讓俠隱閣的主軸變得鬆散了。
這個世界觀的元素在「俠隱閣」中再加個兩年也不夠。
感覺河洛從開始就沒打算一次將所有事情在「俠隱閣」中演出演完,而是讓俠隱閣作為一個開端,說是在試水溫也行。
只是說,身為玩家期望的方向和河洛打算布局的方向不同,造成的一場誤會吧。
畢竟玩家這麼多,看看討論就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期待,越喜歡也就會越要求,越期望看到符合自己希冀的東西。
「俠隱閣」的主軸如果是十八年前,邪教大戰中楚段凌所延伸的一個旁支故事,那由冥宮收尾我仔細想想,這樣也好,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因為我一路玩下來,就覺得我們的主角一直在幫這兩位師父當年搞出的事善後……所以最後不管選擇走仁道還是霸道,我都不想再跟著兩位師父後面跑了,想說幫到這裡算是仁至義盡,你們兩老饒了我吧,這點也是我對結局最無奈的地方。
兩心相隔本來就是我預期到的結局,所以我沒覺得有意外,或很難受,只是最後大庭廣眾兩句話就分道揚鑣感覺真隨便,乾脆果斷和隨便帶過是不一樣的,好歹讓兩人私下把話再講清楚一遍吧,不然這種分開法我不得不懷疑前面那些經歷的種種,說過的那些話都只是幻覺……
不過重玩發現之前的劇情有細化,像是上官師兄打飛魷不再是被秒殺,石昆的抗毒體質也有稍微帶出。
大概因為我工作的緣故,所以對於作品逐漸細化的過程是能感同身受,然後因為時限,不得不交出自己都不盡理想的作品,那種無奈感也能體會,所以我還挺期待製作團隊後續對俠隱閣的補足。
至於劇情如何補足,自由度,遊戲性那些,很多玩家提供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提議,都是為了俠之道能更好,也能做為以後研發的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