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認真寫文了,主要跟最近沒什麼我喜歡的角色出SKIN有關。我是很喜歡老夏啦,但是那個光風SKIN真的很難看,等哪天跟鋼煉聯動出個矮豆老夏還是老夏矮豆我再來考慮寫好了
這次會突然想寫召祐我也很驚訝,不過早期幻海迷城活動我就稍微想過一點召祐的相關內容,就當作是再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不然講真的紫龍原創角我幾乎沒什麼想寫的,論劇情沒幾個有深刻劇情,論考據也….懶
以下正文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
雖然引了山海經中介紹燭龍的一段,不過看我標題就知道,召祐這條黑龍,在本作中沒有那麼單純。首先,還是得來個基本科普。
遠古時期,古代人類以各種猛獸的圖騰作為族群象徵,蛇形圖騰世界各地都很常見,而在亞洲地區,蛇形圖騰逐漸吸收其他猛獸形象,變成今日的龍。
而流傳下來的古代龍之中,比較有名的大概有三條,應龍,燭龍,還有燭陰。
這三條龍在山海經中皆有紀錄,後兩者,燭龍與燭陰由於紀錄內容及其相似,後來被認為應該是同樣的存在。這應該也是召祐光風SKIN的引用原典。
正如開頭引文,古人認為燭龍不僅僅是山神,也有掌控晝夜的權能,眼睛睜開時為晝,閉目時為夜。因此也可視為太陽的形象化。近代則有學者提出了燭龍可能是將北極光形象化的結果,也是基於類似的理由。
也有一部份文人引用燭陰的說法,認為燭龍是看守九陰幽冥之地的神獸,稱之燭九陰。這部份也算對得上召祐在主劇情中,身死化為連接幽界橋樑的一幕,以及這次光風SKIN旁邊的批註。
而燭龍發音與祝融相近,讓燭龍帶上了火神的色彩,一開始我也想過召祐會不會以火角的模樣出現,不過最終紫龍不放火也不放光,選了一個暗坦身份。
不過陸版新出的召祐SKIN鴻蒙初色相關的說明,配上召祐劇中身為祖龍的設置,讓召祐的身份又帶上了另一條古龍的影子,那就是應龍。

很多人可能聽過應龍的名號,據說此龍曾經幫助黃帝擊敗蚩尤。不過這應該是較為後期的神話才會讓應龍附屬於黃帝之下。更早期一點的神話其實應龍是被作為主神等級的存在崇拜。
應龍的形象與今日的中國龍形象相似,但多了雙翼,由此看得出前文講過得圖騰融合論發展過程。初期的應龍曾經是開天闢地的神獸,山海經中也有著應龍殺蚩尤與夸父的紀錄,這些紀錄與今人所熟知的各種傳說都不太一樣,顯示出應龍傳說被周邊部落吸收後轉為己用,改為強調黃帝,也就是新部落共主的權威這個過程。
但應龍的神性依然被保留好突顯古代人迷信的天選論,因此應龍也多被作為上天的使者,比如賜予伏羲河圖,讓伏羲能構思出八卦;協助女媧補天;帶領黃帝飛升成神;協助大禹治水等等,可以看出應龍已經成為「天道」的化身。
也因為應龍的傳說之古老,因此後世在編纂上古神話時,多半會將應龍視為萬獸之祖,或者龍之祖,也就是祖龍。
召祐原始設置就是天地初創之際一同誕生的古龍,鴻蒙初色SKIN的名字由來,「鴻蒙」一詞也是指世界初創之際的混沌之氣,加上設置對白等等,都看得出紫龍讓召祐繼承應龍最原始的形象。不過為了不讓召祐的地位和能力蓋過創世三神,大抵上設置中的召祐可以視為創世之後誕生的第一個生靈。
總的來說,召祐的形象就是三條,或者說兩條古中國的龍神形象結合的成果。
也就是手拿長長一根粗棒子的大奶妹。
我個人還滿喜歡召祐光風SKIN,滿好看的。要說就是側面那片鏤空有點不搭。我本來看圖面以為是長靴,實際看到才發現是長褲….反正我最後還是沒湊光風,最近真的很懶,我連這次文牒都還沒買
是說召祐明明設置拿斧頭,但光風跟後面的祈念SKIN都改拿長槍去了….有點尷尬。
廢文發完了,來去打本日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