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進擊的巨人

【心得】透過《惡魔之子》來理解《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

上一次看到艾倫發自內心微笑,是什麼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個時代需要英雄,這個時代也完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 – 1895)
◼︎ 惡魔,是如何誕生的?
漫畫 #134 話的這一頁(貼在留言)
已經很直接地概括了後期想要表達的:

如果你如對待惡魔一般地對待他,
那麼他總有一天會真正變成惡魔。
《惡魔之子》的第二段主歌:

戰爭什麼的 愚蠢又殘暴
毫無關係的 陌生國家的故事
那麼為什麼要 憎恨那傢伙呢
無法隱藏住 黑暗心情的理由
即使打算說明 也無法做到啊
我們就是這樣 總是充滿矛盾

人類深知戰爭衝突歧視什麼的,很愚蠢,只是重演歷史
鐵制的雨從天上落下,這種場景也是只有在電視上看得到的畫面
當某處發生戰爭的時候,可是只要飛彈沒有掉到我家後院,就不關我的事
在沒有了解對方之前就憎恨他們,這種心情何來之有?
為何父債要子還?可是如果後代也沒有銘記教訓,那麼又該是什麼錯?
人類就是不斷地在這樣的歷史循環中,毀壞又重建,充滿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進擊的巨人》究竟想要探討什麼?
故事後期我自己會解讀成一部反戰作品,儘管用了最偏激的手段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掉有問題的人」這句話的具現化
諫山創已經很直接明確地拋出無解的大哉問:
如果人類真的是好戰又愚蠢的種族,學不起教訓
那麼我把世界上的人類都驅逐了,就不會有戰爭與痛苦了吧?
的確,我們相對幸運地生在戰後重建的和平時期
但我們仍然活在一個恐怖平衡,戳一下就會破掉的泡泡裡面
只是為了活得安穩舒適,大家都有共識不要戳破它而已
我只能想像成,《進巨》的世界真的已經糟糕到
帕拉迪島與帕拉迪島以外的世界,已經沒有坐下來和談的餘地
這世界需要毀滅重建,需要一位荷洛斯來帶領後時代的人類
「如果一個時代需要英雄,這個時代也完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綜觀《進擊的巨人》1 – 139 話
從「想要驅逐所有巨人」,到「想要驅逐所有人類」
《進擊的巨人》不同時期探討的主題都不一樣,可以討論的太多了
第一季
為了真相,我可以擺動自由之翼指揮軍團邁向死亡
但是夜裡一想到那些死去的同胞,這一切是否真的值得?

第二季
我所做的,不就只是為了解救我的同胞們嗎?
聽從國家的命令,難道,這麼做真的錯了嗎?

第三季 Part 1
成為神什麼的,別鬧了,我只是個「人」罷了!
我要當人類的敵人,我要當壞女孩,最壞的那種!

第三季 Part 2
吶,如果我們把大海另一端的敵人都殺了
我們,會獲得自由嗎?
最終季
「世界是如此殘酷,我仍然愛妳」
「無論犧牲什麼,都要保護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選中的背影,同樣形狀,同樣體溫的惡魔

「所謂『對的事情』 就是堅信不移地相信自己」
艾倫背負了歷史罪名,扮演了所謂的「屠殺者」
解決了巨人的問題,剩下的是人類自己的問題了
我絕對不會說艾倫做的事情是對的,但以結果論來看
我們也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他為世界帶來了和平,即便是短暫的
是啊,「我們就是這樣 總是充滿矛盾」
艾倫把所有的惡給了全世界
但他也把他僅存的良善,給了他所愛的人們
剩下的,似乎就只能交給歷史自己去評斷了吧
「鋼鐵的子彈 是正義的證明」
「堅持下去 就能愈接近英雄」
自從地鳴發動後,讀者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艾倫
就劇本設計與安排上,我個人認為是大膽且成功的:
故事上來說,艾倫變成了實質意義上的反派,是主角們要阻止的對象
結構上來說,讀者根本無從得知艾倫的想法,與讀者的距離越來越遠
老實說,當初看到名場面麻將桌會談
當艾倫深深傷害了米卡莎與阿爾敏的時候
我既難過、無助又無解:艾倫怎麼會變成這樣?
然而正如歌詞「這些話語如果被翻譯 也無法傳達真正的意思」
看完 #139 話時,我其實是帶著欣慰的淚水的:
靠,這傢伙一直都沒有變,依舊是當年那個聒噪欠扁的屁孩
⋯⋯啊,原來他當時想說的是,「米卡莎,我一直都很愛妳」!
或許《進巨》也試圖透過艾倫這個角色表達:

當我們面對眼前無法被撼動的高牆、無法被改變的命運時,
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初衷?保持原來那個天真良善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無能回去的地方,一定哪裡都不能去
最後被阿爾敏問到為什麼想要「剷平地表的一切,創造新的大地」
艾倫只是淡淡的憶起片段回憶,回答「我也不知道⋯就只是⋯很想這麼做⋯」

結合歌詞
「選中之人的身影 捨棄之物的屍體」
「察覺到 自己心中育成的是惡魔之子」
「正義的背後 犧牲之中 內心中的惡魔之子」

「我不斷地前進,全都是⋯為了抵達⋯那個結果。」-艾倫,139 話

也許打從古利夏為他命名「艾倫」,抱著還是嬰兒時的他
滿心期盼,告訴他「你是自由的⋯⋯」的「那一刻」
艾倫就已經命中注定成為惡魔之子
在親吻女王的手的「那一刻」,他意識到了那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一生追求著自由,卻被命運的枷鎖禁錮,成為自由的奴隸
然而,歌詞卻同時又告訴我們
「切莫因為出生的 命運而嘆息」
「因為我們大家 都是自由的」
仔細想想,這也算是《進擊的巨人》故事仁慈的一面了吧
「如果像鳥一樣 有羽毛的話」,我們是不是也能夠自由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總結,與一些最後的想法
諫山創用了 11 年的時間,儘可能地鋪陳細思極恐的劇情
向讀者們說一個,不管誰來讀都會深有共感的故事
ヒグチアイ譜寫的作品,完美詮釋了主角內心的真實想法
向聽眾們傳達了,不管誰來聽都會淚腺爆炸的歌詞
整體而言,我覺得《進擊的巨人》依舊是難得的佳作
要在一部作品裡面,同時探討這麼多議題真的非常容易失焦
諫山創已經儘可能完整地,在限有的篇幅與漫畫這個媒介下
去探討這些從故至今,眾多作品裡面都有涉及,但始終難解的問題
但就算作者點題了,作者也沒有試圖要去回答這些問題
我甚至因為這部作品想過,
「作者們究竟有沒有義務,去回答他們作品裡面的命題?」這個問題
如果演說家只是提出問題,沒有給出答案的話,這是誰的鍋要來扛?
不過當然,這又會是另一個難解,可以寫成論文來談討的哲學問題了
也許創哥作身為創作者,他有意識/無意識拋出這些問題給讀者們
可怕的是,不同國家的讀者,都能夠把自己帶入故事裡面的艾爾迪亞人
因為不同文化的人都曾經/正在感受到其他國家的壓迫與仇視
故事,各自解讀
一段歷史,各自表述

眼見當今局勢,只願天下太平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21438.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