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從《三角》看政治哲學


首先我們不能穿鑿附會去猜想遊戲影射了甚麼。人類歷史不斷重複,既然遊戲是駕空的文本就無必去指定甚麼國家。
創作文本引用的是人類歷史的不同思想主義,簡單來說又可說成人類文明價值中的真、善、美。
「真」是指科學求真精神,以及用辯證法去最大化利益得出來的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鐵國當然是持守此道的表表者。
「善」是人本的利他精神,以純粹的動機(我指是你,羅蘭)建構出沒有貧窮的資源分配製度,便是社會主義。鹽國是也。
「美」是審美的眼光,亦是做一件事「合不合宜」的反思,是Maslow Model中比生活條件有更大滿足的自我實現。中國的便是儒家思想,西方的便是騎士精神。故事就用格林堡去代表。
各人的價值觀在他身上都是正確的,但真善美的不完整則會帶來衝突。
鐵國重視求真,講求自由競爭,也沒有甚麼禁書的。但是鹽國統領欠了美德,背刺了格林堡,又血腥對待家臣,結果對外對內都樹敵太多,難以管理。管理國家,無論對外對內都需要講求誠信,才能減少管治和對外關係中的交易成本,才能長治久安。
鹽國的平均主義和泛道德主義缺乏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國家決策只由教皇一言堂決定,七聖人的工作似是運行者而非議事者這註定國家決策未必是對整體最好。
舉例來說,鹽國推行平均資源的經濟基礎是配額出口鹽,利用高價賺來的利潤向洛林堡購買生活用品(這像中東的產油國)。為了配額出口,便要隱藏羅撒爾人的真相及打壓他們。
這政策其實只要辯證一下便知道不行:第一隻要他國在鹽國以外找到生產鹽的方法便能打破他們壟斷,而作為鹽國領導層,他們是已經知道這個事實的。鹽價必會下降,之後如何呢,教皇完全沒去想像應對。
事實上,有前瞻性的教皇早應在30年前遇到羅撒爾人時便應主動向外找尋其他鹽供應的可能性,把鹽供應的信息控制在手內,以爭取時間差發展本國經濟和軍事。只可惜鹽國沒有求真的精神,七聖人的管治也只限於此。鹽國的平均主義只能小規模實踐於一角。
格林堡講道德,但在求真和兼愛上都很馬虎。作為國王,他竟然擔心三巨頭會叛變,而毫不懷疑他國在新礦場的企圖。沒有聯合鹽國派遣常駐官員監察礦場運作是所有悲劇的開始(這點連西蒙和管家也算漏了)。對內他的政治毫無所為,國家已行諸侯制把土地分封給三巨頭管理了,自己的白洲城附近土地還要假手保王派代為管理,因此大量產生特權階級。
假若我是羅蘭,必會在復興王都後,借著兩巨頭和保王派落下,順勢推行中央集權並封主角為宰相。假如宰相不行便推君主立憲吧。不過格林堡的志氣也不能達此,快點退出歷史舞台便算了。
三個ending都對各方來個批判,至真結局能否體現真、善、美兼有的價值呢?要由各位去體驗了。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21355.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