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本回終於來到決定版的第三張、也是目前最新的數據片,主打東歐文明主題的《公爵的黎明》。
在結束製作精良的《西方霸主》,本以為下一新作得再等上好些時間,沒想到時隔半年多,東歐三部曲的《公爵的黎明》就問世了!
本回除了讓在《最後的可汗》中唯一沒有主題戰役的遺珠之憾立陶宛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外,還引入了不少粉絲殷殷期盼的波蘭,還有在以往劇情中出現過勢力的波西米亞文明。
由於前作《西方霸主》的高水準表現,加上本回歷史背景又在較為陌生的東歐世界,個人起初是沒有抱持高度期盼的。
出乎意料的是,《公爵的黎明》竟然又成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除了不遜於前作的精良內容外,三個主題中連貫的時間軸和互有關聯的歷史背景可說是超越以往的一大突破。
連續的劇情主軸講述了兩代血親間的恩怨情仇,文明間的牽扯糾葛勾勒出更為立體完整的東歐主題。
嚴格來說立陶宛和波蘭主題的連動性較高,波西米亞反而比較像外傳。
同《最後的可汗》,本回的封面人物也對應了三個主題戰役的主人公,也是首回女性人物位居最顯眼的中央位置。
中間的理所當然是波蘭女王——雅德維嘉,作為東歐史上知名度極高的女性,且是本回乃至全作綜合質量最高的戰役主人公,位列中央可說當之無愧。
左方的是立陶宛大公——阿基爾達斯。立陶宛主題有兩位主人公、且在歷史上也先後當過大公,但過場立繪中弟弟科斯圖提斯的大鬍子特徵顯然與封面人物不符,那便只能是兄長阿基爾達斯了。
右邊的無庸置疑是波西米亞的不敗戰神——揚.傑式卡,極具標誌性的獨眼龍外型想認錯也很難吧……?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阿基爾達斯和科斯圖提斯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劇情:★★★★
美觀:★★★★
難度:★★★★
官方戰役中最落落長且唯一囊括兩個人名的一個主題,導致個人在跟朋友談論本主題時索性都說立陶宛戰役……
且由於兩個主人公阿基爾達斯、科斯圖提斯的名字都挺長又稍微拗口,跟朋友討論時也都是簡稱「阿基」與「科斯」(笑)。
首回採用雙主人公的主題戰役,之前《西方霸主》的大公爵雖然也有兩個主人公,但是由父子先後擔任,而非兩個同時在戰役里登場。
主軸劇情中是兄弟檔一道進行,但戰役中主要是操控阿基爾達斯陣營,只有末關才換成敘事人——約蓋拉。
談到本回東歐三部曲,自然不能漏掉共同敵人條頓的戰役特殊兵種.十字軍騎士。
本單位打從發布宣傳照時就相當搶眼,猶如騎馬版的條頓武士,白底黑十字的造型十分拉風帥氣。強攻高防、免疫招降,典型的條頓文明特徵,美中不足的是生命值低。
遺憾的是,目前官方戰役中只有「王位的陰影」里有機會使用到,其餘時間都是作為敵對存在,只有使用編輯器和特殊模塊才有辦法訓練。
話說由於太像騎馬的條頓武士,問世前個人還一度想過這種兵會不會像保加利亞錘騎兵一樣,死掉時表示「我不當騎兵啦!」然後下馬化成條頓武士繼續打,幸好官方沒有這麼搞……
在立陶宛文明被砍掉鼓風爐後,基礎素質調升的獨特單位列堤司成為本戰役的絕對主力,加上又有聖物可以進一步提高傷害,杠上敵方的重甲單位貴族鐵騎、條頓武士跟十字軍騎士都能佔據上風,用起來比波蘭的戰錘兵順手多了。
尤其面對因民族特性強化護甲的條頓騎兵和步兵時,列堤司攻擊無視防禦的特性在應付上也比起遊俠更得心應手。
劇情圍繞著大公兄弟和條頓騎士團、莫斯科公國、金帳汗國各方強權的周旋以及征伐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上打藍水之戰和進攻莫斯科公國的只有阿基爾達斯,同時期的科斯圖提斯專註於在西方抵禦條頓騎士團。
*請先記住這段敘事內容,至於原因則詳見下文。
從擊潰其他手足得勢,歷經了南征北討和命懸一線,直到相繼過世。阿基爾達斯和科斯圖提斯生平俱是波折不斷,同時也戰功彪炳。
但最觸動人心的,無疑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不論古今中外,為爭權奪利使得骨肉相殘的戲碼層出不窮,而阿基爾達斯和科斯圖提斯在世時卻始終兄友弟恭、齊心協力,實屬難得。
無奈兩兄弟固然友愛甚篤,但傳承至下一代時仍脫離不了血親同室操戈的詛咒,對照以往兩人的合作無間不免有些唏噓。
敘事中約蓋拉談及和條頓騎士團達成的某種「諒解」,指的應是針對叔父的杜維迪斯科斯條約。
本條約是雙方私下籤訂,內容大致為約蓋拉同意不干預條頓騎士團對於科斯圖提斯和其子女的襲擊行動,但為免引人生疑,必要時的出手援助不受條約限制。
倘若如此,約蓋拉被作為協議吃虧方的叔叔罵為「叛徒」並不冤枉。
另外劇情中沒提到的是,約蓋拉繼任大公之初最主要的敵人實為異母兄弟波洛茨克的安德烈。
約蓋拉為父親阿基爾達斯的第二任婚姻中誕下,安德烈則是首任妻子所出。手足之間如父輩當年為爭奪大公之位爆發衝突,且在此期間科斯圖提斯還支持約蓋拉。
而在條約簽訂後,條頓騎士團在不違約的前提下襲擊了特拉凱公國,科斯圖提斯得知密約後遂才展開立陶宛內戰,先是於約蓋拉前往鎮壓自家叛亂時佔領了維爾紐斯成為大公,並在他平亂返回領地的途中將之俘虜。
約蓋拉通過向叔叔宣誓效忠並獲釋放,且得以收回了父親的遺產,隨後便召集人馬準備伺機反撲。
——究竟是叔叔在逼姪兒,還是姪兒在逼叔叔呢?
哀哉科斯圖提斯,畢生與世仇條頓騎士團多次交鋒九死一生,最終卻是亡於血脈相連的親人之手,令人唏噓。
即便已然和姪兒翻臉仍沒有馬上趕盡殺絕,孰料對方更狠,得勢後立即反撲格殺。
以往都是和主人公科斯圖提斯共同作戰,末關卻必須親手殺死他,頗有種像《西方霸主》中成為背刺仔和劊子手的感覺……
史實上是約蓋拉在與叔叔相爭時設下一場鴻門宴,表明和科斯圖提斯和其兒子維陶塔斯會面談判,待請君入甕時旋即發難將兩人囚禁。
之後維陶塔斯成功脫逃,而他的父親則死在獄中。約蓋拉對外宣稱科斯圖提斯是「上吊自盡」,但不大被人採信,更多趨向於懷疑是他這個姪兒向叔叔下的毒手。
在「王位的陰影」中,開場前往的城堡旁有個絞刑架,配合本戰殺死科斯圖提斯的任務,似乎也是在暗指約蓋拉之後的弒親行為……
在權勢地位面前,血緣親人都得放一邊去,也因此個人直到打完整張數據片都沒法欣賞約蓋拉(雅蓋沃)這個東歐三部曲的核心人物。
順帶一提,阿基爾達斯和科斯圖提斯兩兄弟都活到了八十歲高齡,而他們兩個最出名的兒子也活到了相近的年紀,該說是長壽基因的遺傳嗎……?
雅德維嘉
「紅顏薄命,青史留名」
劇情:★★★★★★
美觀:★★★★★
難度:★★★★★
*始終憂國憂民卻紅顏薄命的生平令人惋惜,首尾呼應的結局扣人心弦,予以六星紀念。
全世紀帝國Ⅱ戰役中,不論劇情描繪上、戰役多樣性、場景細膩度都是最高級別,可說是二十年的精華集大成之作的主題。
敘事引人入勝、關卡特色鮮明、內容精彩動人、伏筆別出心裁,加上猶如聖歌般莊嚴肅穆的波蘭主旋律,絕對是本回東歐三部曲中的翹楚。
從波蘭、立陶宛到魯塞尼亞的豐富地景都有足夠描繪、還有宏偉壯麗的維爾紐斯城,伏斯卡拉河以及格倫瓦德的磅礡大戰可說是波瀾壯闊,首回引入了晝夜交替的特效更是令人眼睛一亮。
難度方面也是東歐三部曲中最高的,放眼全部主題也在最高級別,只是整體印象沒有像黎利戰役被明朝大軍從頭輾壓到尾那麼惡劣……
波蘭的銀冠科技令騎士成本被壓到跟劍兵差不多,爆起來還滿爽快的,特有升級的波蘭翼騎兵造型也挺時髦華麗。
獨特單位奧布奇戰錘兵個人反而少使用到,但不錯的基礎素質在保衛城堡跟輔助戰鬥上時有奇效,跟維陶塔斯內戰和保衛維爾紐斯時配合強弩兵守城很管用。
前四場的劇情一氣呵成,諸多呼應史實的內容精彩而細膩,情節環環相扣,反而後兩場跟以往的連貫性比較沒那麼深刻。
如新王登基早年時局不穩,有異心的波蘭貴族蠢蠢欲動;
因政治考量下令立陶宛皈依天主教,使得公國人民心生怨懟而離心;
不滿的立陶宛人投靠了維陶塔斯大公,並展開了公爵間的內戰;
由於立陶宛內戰中的利益糾葛,引來條頓騎士圍攻維爾紐斯。
首戰的奸商會開價1500黃金換四台巨投,根本坑人。兩座目標城堡都裸露在牆外,且一旦砸下去敵軍就會傾巢而出展開混戰,花錢買巨投還不如用衝車坦箭掩護炸藥桶去爆破拆除來得划算跟有效率。
前期平定波蘭境內動蕩的部分還挺容易,直到「出國」後就開始難度暴增……
不論是公爵的死斗、維爾紐斯圍城、維陶塔斯十字軍,敵方攻勢都猛到難以招架,各種被打到疲於奔命,累慘了。
遠征金帳汗國的伏斯卡拉河戰役,主人公從雅德維嘉切到維陶塔斯還是有些違和,加上敘事中也沒提及多少信息,性質上反倒像是主線的外傳。
至於為何有此安排,或許是因為本回遠征跟雅德維嘉去世發生在同一年,且正好得以跟《最後的可汗》的帖木兒有連動吧。
結合本篇的敘事內容來看,帖木兒主題中收留脫脫迷失的人八九不離十是維陶塔斯。
史實中脫脫迷失自從被帖木兒打爆就開始了逃亡之旅,投奔到東歐時被立陶宛大公收留。
在取得共識後,雙方簽訂了協助脫脫迷失復辟、換取金帳汗國割讓更多土地給立陶宛公國的條約。維陶塔斯於1398年進攻克里米亞,並取得不錯的戰果。
嘗到勝利的甜頭,翌年維陶塔斯和雅蓋沃掙得了由教宗准許,發起十字軍遠征金帳汗國的機會。
除了立陶宛、波蘭和脫脫迷失的韃靼人外,尚有東歐諸國響應這次號召,組成聯軍浩浩蕩蕩地朝東方進攻。
然而,這次意氣風發的十字軍征途,卻是以聯軍被金帳汗國在伏斯卡拉河徹底擊潰畫下句點……
另外,本戰打敗維陶塔斯和脫脫迷失的並非中亞霸主——帖木兒大帝,而是被其扶植為金帳汗國首領的帖木兒.忽格魯特,在「毀滅的先兆」一戰中有露面,和也迪古同為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此帖木兒非彼帖木兒,只是正好都叫這個蒙古的菜市場名,別混淆了。
雖然劇情中沒有著墨,但歷史上條頓騎士團也有參與這回遠征。
本戰的慘敗使聯軍方面共損失了二十多名貴族親王,其中包含了上面提到曾和約蓋拉角逐大公位子的異母兄長.波洛茨克的安德烈。
而大難不死的維陶塔斯也暫且放棄干涉金帳汗國的意圖,致力於和波蘭、東歐諸國和條頓騎士團周旋。
嗯?你說脫脫迷失哪去了?
這回失利雖沒要了他的命,但也沒能再興風作浪,苟活了六年仍被也迪古殺害。不過他的兒子札蘭丁有得到維陶塔斯的庇護,並率領旗下的韃靼勢力出席了往後的格倫瓦德戰役。
由立陶宛、波蘭、基輔、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摩爾達維亞、條頓、脫脫迷失的韃靼等各方勢力組成的聯軍,躊躇滿志地朝東進軍,最終卻都成為金帳汗國的手下敗將……
——「儘管民族和文化不同,但這些人最終還是以某種形式成為了一個整體:作為帖木兒.忽格魯特和也迪古的手下敗將!」
來!帖木兒大帝你怎麼看?
而波蘭的終章,殲滅條頓騎士團的格倫瓦德戰役,時間軸上已經是雅德維嘉逝去的十年後。
來來來!請各位看官評評理,看下面的這幾位傭兵頭子如何表示的?
「算你便宜點」、「出點小价錢」、「會非常公道」!
好的,讓我們再看看開出的價碼——
……個人當下的第一個念頭——
你們乾脆別當傭兵,改行去當強盜算了!
平日究竟是如何鋪張浪費、多麼一擲千金、何等揮金如土,才能把一萬黃金講得彷彿信手拈來一般?
雖然在戰役中可僱用的「便宜」傭兵共有三個勢力,但在歷史上真正作為傭兵出場的只有波西米亞。
史實中的斯摩棱斯克在此戰前併入立陶宛大公國成為省份,作為臣下自當出力跟進;而札蘭丁由於父親脫脫迷失被也迪古殺害,逃往立陶宛尋求維陶塔斯的協助,所以也有出席本次作戰。
由波蘭、立陶宛、波西米亞組成的聯軍,在平原上和死敵條頓展開殊死交鋒,確實是氣勢磅礡、稱得上是史詩般的最終決戰。
無奈在經歷遠征東方卻被金帳汗國痛宰的慘劇,圍剿條頓騎士團反倒沒那麼棘手跟震憾了……
敘事為主人公雅德維嘉的自述,猶如日記般的文體記載了她的生平所見,以及從天真少女成為波蘭女王的心路歷程。
開頭采倒敘法,以一個臨產母親的角度來回首以往。
從最初作為王國繼承人,年僅十一歲就被迫離開故鄉來到波蘭,且旋即面臨各懷鬼胎的貴族和如火如荼的內戰。
尚未成熟的纖細肩膀,卻得扛起與她年齡不符的的巨大重擔。
本以為可和心系之人見面,卻連僅存的一絲的希望都被剝奪,格外揪心。
回憶中提及初到波蘭想的只有奧地利的威廉,以及夢碎時的哀傷垂淚;如今想起卻自嘲那時的自己「年少無知」,並伴隨著一陣輕笑。
那陣輕笑,彷彿蘊含著許多的情緒和故事。
既有感慨,又像在緬懷,但更多的是無奈。
雅德維嘉一生可說是艱辛而坎坷,在短暫的二十五年生命中,她犧牲自身幸福齊家治國,消弭了血親相殘的爭鬥、換來了波蘭和立陶宛的和平及結盟,並使王國成為當代歐陸的新興強權。
有別於過往一些主題血氣方剛和殺氣騰騰的敘事內容,波蘭的雅德維嘉用溫婉中有些嬌憨的語調,娓娓道來了她對國家和子民的深情,在她的辛勤努力下,波蘭王國也如新生兒般,飽含著希望。
然進入終章前,畫面和語音卻陡然一變,變得灰暗和沉重。
孩子夭折了,而雅德維嘉也隨之而去。以往的溫馨和恬淡不再,徒留悲戚和哀痛。
終章「努力的成果」,原文為「The Fruits of Her Labor」,一語雙關的名稱含意令人嘆服,也為惆悵的敘事內容帶來了些希望。
即使分娩的結果令人惋惜,但她「孕育」的另一個成果——波蘭立陶宛聯邦,卻得以存續並成就日後的強盛和輝煌。
敘事中提及「孩子只活了四天、兩周後雅德維嘉隨之離去」似乎是編劇上的小失誤,正史上是「孩子活了三個禮拜就夭折、母親在四天後跟著過世」。
結尾由雅蓋沃在獨自緬懷時,道出雅德維嘉曾說過的話語,巧妙的首尾呼應扣人心弦、令人動容。
儘管結尾描述得彷彿很凄美動人,但史實上雅蓋沃在雅德維嘉後換了多個王后,且相當克妻。
其在位時共經歷四名王后,除了最後一任哈爾沙尼的索菲亞外,從雅德維嘉起的前三任都沒能活過三十歲,而雅蓋沃本人則活到七八十歲高齡……
究竟純粹是巧合,抑或是另有玄機?恐怕只有他本人才知道了。
順帶一提,雅德維嘉之姐.匈牙利國王瑪莉亞一世嫁給了神聖羅馬皇帝,即為揚.傑式卡戰役的主要敵人——西吉斯蒙德。
弔詭的是,姐妹得年都在二十五歲左右,並且死前都有誕下最終夭折的孩子,還有過世後王國江山都被丈夫給繼承。
如此相似的際遇,真不是家族詛咒嗎……?
揚.傑式卡
「獨眼戰神,豪氣長存」
劇情:★★★★★
美觀:★★★★☆
難度:★★★☆
經歷了沉重的立陶宛和惆悵的波蘭,終於來到東歐三部曲中最痛快的波西米亞了。
從高清版的塔里克、蘇利耶跋摩,到決定版的帖木兒和愛德華,設計師HockeySam的作品越來越進步,而本回的傑哥……喔不對,傑式卡是有史以來最佳的表現。
跟以往幾個偷懶的作品相比,這回地圖設計上的表現十分傑出,從小型據點到大型都市都細緻地刻畫出來。尤其以布拉格為首的幾個主要城市都相當壯觀,看上去賞心悅目。
在《非洲王國》的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和《西方霸主》的長腿愛德華後,全系列中第三個兩張地圖重疊的主題戰役,跟愛德華一樣只有單場在他鄉作戰。
主人公揚.傑式卡出生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傑式卡」並非姓氏,而是捷克語中「獨眼」的意思,其幼年因故一眼失明,因而得此稱號。順帶一提,他的家族徽章是龍蝦。
沒錯,就是美味的龍蝦。
戰役里諸多反映史實的細節十分巧妙和用心。
*早年胡斯戰爭還沒爆發→傭兵時期沒有胡斯派戰車可用。
*受雇參加格倫瓦德之戰→由於遠赴他鄉作戰,限制了「城堡」跟巨投。
*起義軍主要由農民組成→無法訓練重部隊騎士,只有初階兵種。
*民兵手頭的武器不精良→得洗劫貴族兵工廠才能升級軍事科技。
*神羅皇帝兼任匈牙利王→皇帝麾下的十字軍勢力中有馬札爾軍隊。
格倫瓦德之戰中,禁用巨投給了榴彈砲更多表現機會;胡斯戰爭的初期,缺乏重部隊令進攻上得仰賴胡斯派戰車,從切合歷史的限制上彰顯波西米亞獨特兵種的巧思相當高明。
前面有提到正史中札蘭丁投靠了維陶塔斯,故旗下韃靼人有出席格倫瓦德戰役。本主題里該戰的立陶宛先鋒部隊中有草原騎兵的蹤影,這裡的小細節處理得不錯,只不過斯摩棱斯克等其他勢力就徹底被鬼隱了……
另外別看這位波蘭指揮官茲瓦斯艾登場時喊得好像很勇很威風。
實際上其麾下的波蘭軍隊根本不敵條頓騎士團,多回出擊都是去送頭不說,一旦戰局拖太久他的陣營還會招架不住……
到頭來還是靠波西米亞超級戟兵斬首三個條頓指揮官最快。
結束了圍毆條頓並賺得盆滿缽滿的格倫瓦德戰役,終於來到波西米亞的重頭戲——胡斯戰爭。跟著傑式卡領著胡斯派信眾,從無到有創建軍隊勢力,而戰役中的軍事科技全靠搶奪,既順理成章又切合歷史。
隨劇情推進,胡斯派最大的敵人,神聖羅馬皇帝西吉斯蒙德終於登場。
如同過場中傑式卡所說,本戰役最大的樂趣,就是「欣賞」原本狂妄自大且盛氣凌人的上位者如何被出乎意料的發展搞到懷疑人生。
自認勝券在握,卻被自己鄙夷的渣滓反敗為勝;以為可以來個瓮中捉鱉,但馬上又被該死的螻蟻化險為夷。
從起初的不可一世,到不斷受挫時的歇斯底里,終於在敗北的屈辱下逐漸自暴自棄。
你堂堂一個皇帝,如此窩囊崩潰成何體統?
你看這個神羅皇帝,才吃幾次敗仗就怕了,真的太遜了~
劇情方面簡而言之:一個熱血大叔的勵志傳奇。
看一介沒落家族的武夫,成為傭兵頭子到狂熱信徒,並帶領農民百姓起義反抗暴政。
一路拳打傲慢貴族、腳踢跋扈十字軍、干翻蠻橫神羅皇帝!
感想只有一個字——猛!
相較同樣帶領人民反抗暴政卻結局悲涼的伊瓦依洛,揚.傑式卡戎馬一生的經歷可謂輝煌璀燦。
從最初的落魄大叔到寫下不敗傳奇的獨眼戰神,把眼高於頂的神羅皇帝打到嫑嫑。
儘管雙眼相繼失明,但依舊作為精神領袖、引領戰友打退強敵;即使不幸因病去世,卻仍然餘威猶在、令來犯者聞風喪膽。
有別於設計師以往的作品,傑式卡主題中關卡都各有不同的限制,例如時代、建築、兵種、科技、經濟,且都有符合歷史背景的獨特涵義,唯有最後一戰才擺脫所有枷鎖,回歸以往「營運爆兵後推平」的風格。
主人公傑式卡中文配音表現出乎意料地好,尤其是把滄桑和豪邁的情緒詮釋得十分到位。
出奇制勝的謀略和正氣凜然的話語,讓人聽聞時也不由得熱血沸騰。
敘事的尾聲,在傑式卡沉穩表明自己時日無多,且平靜面對死神的召喚,最終以驕傲宣稱「即便入土、仍會繼續領導軍隊」來畫下句點。
戛然而止的結局,卻有別於貞德以身殉道的壯烈、席德馬失前蹄的惋惜、德古拉壯志未酬的無奈、伊瓦依洛蚍蜉撼樹的悲愴,而是透著一股豪氣長存的激昂。
順帶一提,2005年六月,在捷克票選的百大人物中,傑式卡排名第五,比他崇拜的對象胡斯還高兩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終於把所有數據片都寫完啦,從最開始的帝王世紀到現在也過了快兩個月了。
從年初開始殷殷期盼,然至今為止新作還是音頻全無,目前看來本月也不大樂觀。
心累之餘也逐漸釋懷,靜觀其變了,只希望下月能有好的消息。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懇請GP支持一下。
同時謝謝到目前為止支持的各位版友和同好。
延伸閱讀:
決定版戰役淺談-1.《帝王世紀》
決定版戰役淺談-2.《征服者入侵》
決定版戰役淺談-3.《失落的帝國》
決定版戰役淺談-4.《非洲王國》
決定版戰役淺談-5.《王者崛起》
決定版戰役淺談-6.《最後的可汗》
決定版戰役淺談-7.《西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