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出來來幹嘛的?敬請期待
……族繁不及備載。
至於未來劇情會不會暴走,我只能說更新到第二話的時候,我已經寫過千字文回報給世界觀團隊了。之後等著看策劃們怎麼發揮吧,佛了。
我真正不吐不快的,是敘事層面的問題,或者你可以理解成「說故事技術」、「寫作技巧」。好的技巧可以讓一個爛故事好看到讓你忘了它所有不合理,差的敘事也會毀掉很強的故事:在討論內容前,讀者根本看不進去。
敘事有很多面相,這裡就只講比較基本的那種:「演」與「說」。
蘿兒是一位親和力很高的半神->這是「說」。直截了當的,就是作者的聲音在對讀者說話。
蘿兒曾經以若伊的名義請聖徒吃飯->這是「演」。作者把角色們的所做所為展示給我們看。
大多數情況下,「演」都是比「說」更有力的。看上面的例子,作者直接對我們說,大部分人應該會覺得:「真的嗎?真的很有親和力嗎?我怎麼沒有感覺到?」何況,親和力也分很多種欸,不容易生氣是親和力、耐心傾聽是親和力、事必躬親也是一種親和力,安格列的親和力跟蘿兒的親和力應該也不會一樣,對吧?
「演」的威力就在這裡,讓讀者自己看,自己想出來。沒有人會懷疑自己想出來的東西是不是真的。甚至,蘿兒這麼做,真的只是因為她親和力高嗎?有沒有可能,除了本來就對大家都很好,她本人對若伊還有一份特別的關心、特別的喜愛,把她當成妹妹、當成女兒……?或者往黑的方向想,基於她跟盧蜜亞的理念之爭,這麼做其實是在「拉攏」若伊?
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確一點都不重要。重點是,在「對讀者的說服力」跟「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的雙重意義上,多用「演」的,「說」只用在偶爾補充信息,會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好了,現在回想一下,傳說劇情里的「說」是不是很多呢?
漫畫第一季第五話,拉維爾帶大家集合的那一段,拉維爾一路上叨叨絮絮,補充了一大堆世界觀背景的小知識。
對,拉維爾是個廢話很多的角色。但第一,正常人誰跟朋友這麼說話(魚子超好吃的啦(o),號稱前海珍珠(x)前者是拉維爾的台詞,後者是應該出現在某本卡塞爾旅行雜誌的句子),第二,就算是要「演」拉維爾廢話很多,不需要讓他這樣廢話整整六頁。一頁出發前,刀鋒一行人表情嚴肅,準備面對事件的真相;一頁出發後,堇一臉頭痛,刀鋒被唬得一愣一愣,亞蓮苦笑的表情,真的就夠了。這段要是我帶的學生估計會直接退回去叫他重寫。
比較好的例子,若伊這段其實也是「說」。作者在借若伊的口,告訴大家蘿兒是什麼樣的人。
但第一,製作團隊這裡分了很兩次,符文生物說過、若伊說過,兩次都是點到為止的給出細節,避免說太多太久讓讀者齣戲。
第二,這其實也是在「演」出若伊、符文生物對蘿兒的景仰。還記得我們最一開始提到,要怎麼塑造蘿兒的親和力嗎?
前面也提過,好的技巧可以讓讀者忽略奇怪的劇情。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季第四話這段,細細一想,這段其實不太合理:出現可怕的怪物,信徒來請求蘿兒協助。
「銀晝,你跟他下山看看。」「銀晝大人一個人恐怕……。」
「讓這三位幫你好嗎?」「我聽蘿兒大人的安排。」
銀晝是聖徒,戰力遠超一般人類,加上信徒一定熟悉他的能力,另一邊則是三個陌生的,蘿兒表示還需要養傷的人。也許在官方內部有個戰鬥力換算表,算過沒問題,但現在很難說服我。從編劇的角度來說,大概率是為了讓布萊特一行人再次展開冒險,不得不這樣寫。
不過,這段也是「演」出很多細節:蘿兒的耐心傾聽、事必躬親;刀鋒的救人心切;銀晝不看好他們但不在人前質疑蘿兒的決定;若伊拼著身體也想幫上新朋友的忙。如果讀者們喜歡這些角色,進入了這段劇情,那閱讀時的第一反應就會是「嗚嗚嗚,感人!」而不是「嗯?好像不太對吧。」。
同時,「演」還可以給出更多想像空間。比如蘿兒看的那張「值班表」,所有人都很忙,是不是對應序章圖倫那句「也許不能再袖手旁觀了」呢?若伊的空閑,表示拉維爾和颯枷或許不是在出追光者的任務,他們在忙什麼呢?同時這也顯示,若伊在照顧堇並不是工作,而是利用自己空閑時間來照顧新朋友,對吧?
不好的技巧呢?單就漫畫而言,我認為最致命的點是布萊特。
布萊特原本就是一個定位很尷尬的角色。不是說他很難安排戲份,而是以作品的結構而言,他同時是英雄又是導師。主角一行人里,負責冒險的英雄是他,負責指引前路、帶來關鍵線索、心靈雞湯的導師也是他。
(堇不算英雄,堇的身上並沒有英雄最重要的要素:一個貼合主線劇情的動機。)
這導致只要布萊特在場,故事自然而然就會變成布萊特一個人一直叨叨叨叨。其他人沒有插嘴的餘地,更遑論讓編劇有機會塑造他們,去「演」他們的行動了。
也好,那就重點塑造布萊特吧。比如決戰前夕,布萊特替編劇「說」了這麼一大段設置,有「演」出能進一步塑造布萊特的細節嗎?是他足智多謀、料敵於先?好像沒有,他只是在說他調查、推測的結果。那是他知識淵博、消息靈通?嗯,可能有一點,但按他的說法,這些歷史幾乎都是禁忌。換言之,很難說這段劇情塑造出布萊特的努力、機智、才華……什麼的,反而再一次表現出「曾經是聖光魔導的學生」這個設置有多麼無賴,編劇需要讓布萊特知道什麼,他就可以知道什麼。
而且反過來說,這跟堇等人前面的行動又形成一個鏈接。亞蓮只知道陰影之手裡有自己記憶的線索,不知道自己具體要找什麼,然後刀鋒也就這樣跟他去了。(你說這是神仙愛情?好吧,我尊重。)堇一聽說刀鋒被抓,立刻就急著要索文帶她潛入(你說這也是神仙愛情?好吧,我也尊重。)結果最正常運轉的角色反而是拉維爾,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但就結果來說他誤打誤撞找到正確的目標(魂柱),契合他運氣很好的小福星設置。第一時間離開現場,沒有被捲入之後的大戰,說明即使行動失敗,以他的判斷力及聖徒的身手,也大有可能全身而退。
接著,布萊特登場等於證實了,這群人真的是漫畫第五話才知道幕後黑手是洛里昂,知道他想做什麼。前面的行動,幾乎全都是少年漫畫式的一股腦亂闖,哪裡可疑沖哪裡,還未必考慮過後果。
布萊特一直都是我覺得很可惜的角色,他幾乎跟光暗雙方所有大老都能產生不錯的戲劇衝突,擁有全英雄最多的交互語音,但時間一久就覺得,官方是不是單純把他當成方便的工具人?
需要補設置->讓布萊特出來講,反正布萊恩把所有知識都教給他了
需要新戰力->連洛里昂都不在話下的戰力,隨插即用
需要灌雞湯->聽過布萊特交互語音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我特別不喜歡他對颯枷的交互語音)
就連經典的「反派死於話多」,官方也要把話讓給布萊特講。
試想,為什麼反派決戰時,話總是那麼多,堅持要把雙方的能力、籌碼、策略、底牌都講出來?因為那其實是作者在「說」,要把狀況講清楚,免得讀者搞不清楚狀況,熱血不起來,緊張不起來。但這未必不好喔!JoJo最經典的Dio承太郎之戰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讓Dio「說」那麼多話,同時也是再一次「演」出Dio對The World多有自信、玩弄對手的惡趣味、實際上很缺人說說話。(記得嗎?想像空間)
做得不好,看起來就是反派太大意了。不先手、不補刀、不出全力,甚至不小心說出讓主角反敗為勝的提示。這個要舉例就太多啦,你看過的電影、漫畫、小說一定出現過。打開卡通台看看喜羊羊或鴨嘴獸泰瑞,每一集都在上演。
但傳說不來這套,「總結現況」往往被交給布萊特大量的內心獨白。光就漫畫這段,第一,布萊特陷入苦戰,很難想像他有這份餘裕;第二,布萊特也不認識這兩位新反派,他對現況的掌握程度跟我們讀者一樣少啊。讀者本來就會在未來的劇情里跟著布萊特一起慢慢掌握情況了,也許蘿兒的任務會有意外的線索、也許他們會主動去收集信息、粗暴一點簡化成一個作戰會議(就像上一季決戰前夕),為什麼還要在這個時候,特意用一整頁,讓布萊特明確告訴讀者「我現在搞不清楚狀況」呢?
最後這段「布萊特話多」嚴格來說不算大問題,根據後面的劇情說不定其實是適合的寫法。但在我開始把布萊特當成官方的工具人那一刻起,這種小細節就很容易讓我齣戲了……。我不曉得遊戲文案的世界有沒有獨立編輯這種崗位,就希望世界觀團隊們再多琢磨吧。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聽我發牢騷,可能有點混亂,但我實在沒有心思再潤稿了。
官方漫畫我一定會繼續追,認真的把他追完,畢竟,我是真的很喜歡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