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本文章僅以分享心得的角度出發(無聊才發文的),
並非有任何實質的攻略價值,請斟酌參考。
且本人並無繁中版(台版)遊玩經驗,如有誤會請多包涵。
2、
本串會大量參照日wiki條目內容「」
其內容主要以本文發布目前時間點為準,若日wiki條目某些內容有所更動,
本人不一定有時間回頭更新本串內容,請多利用日wiki資源。
3、
事實上日wiki編輯人數並不多,數據說不上完整甚至有些混亂。
所以本串內容很多地方我會將調整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加以敘述,
並加入一些個人遊玩經驗/心得,
即使提供某種程度上建議勢必存在局限性,請以自身判斷優劣。
並無綁架玩法的意思,若有不良體驗與我本人無關。
4、
歡迎良性討論,請勿爭執。
======================================
======================================
【文章主要構成】-
1、
傷害公式整理與名詞解釋
2、
Buff分類與施放
3、
隊伍構成範例、推薦武器
======================================
======================================
【傷害公式整理】-
1、
來源說明
目前主要的傷害公式來源於此:「點我」
注意此條目並非日wiki的正式條目!
(從wiki主頁面左邊菜單是找不到的)
且作者有開頭直接註明
※現在個人での検證結果を元に編集中なので間違っている可能性有り。
大概的意思為這僅為個人驗證的結果,不代表完全正確。
這種情況下參考此條目是因為本人認為其內容
與實際遊玩情況下多數能符合內容所述。
所以還是相當有參考價值,
況且目前無其他來源(除非是我沒找到),
不然這應該是當下唯一能查到的有關於傷害公式的參考來源。
※此條目約於年中時就無任何更新的跡象。
現階段以wiki的推論的公式為:
表示ダメージ = 基準ダメージ × 亂數係數
基準ダメージ = 実數ダメージ × ( 1 – 敵DEF補正 ) × ( 耐性補正 ) × ( 屬性補正 )
× ( ダメージUP補正 ) × ( ATKUP補正 )
× ( 戦神フィールド効果コンボ補正 ) × ( 睡眠補正 )
実數ダメージ =ミナシゴATK × スキル倍率
本人進行整理後為:
技能傷害 = 角色綜合數值 × ( 技能倍率 )
補正傷害 = 技能傷害 × ( 狀態效果補正 ) × ( Buff補正 ) × ( 屬性適性補正 ) × ( Combo補正 )
× ( DEF補正 ) × ( 攻擊耐性補正 ) × ( 屬性耐性補正 )
最終傷害 = 補正傷害 × 亂數補正
2、
名詞解釋
技能傷害 :角色綜合數值與使用技能倍率直接造成的傷害數值。
補正傷害 :基礎傷害經過Buff項補正的影響所計算出的傷害數值。
亂數補正 :0.95~1.04之間0.01為一個刻度浮動補正。
最終傷害 :遊戲內角色對目標攻擊所產生/顯示的實際數字。
角色綜合數值:[ 角色基礎數值 + 武器綜合數值 ] × ( 數值補正 )。(*注1)
角色基礎數值:指孤兒本身的角色基礎數值,或可理解為角色的白值。
純粹以影響傷害來說這裡專指ATK/MATK。
但角色基礎數值其實包含DEF、MIND、CRT、….等等,先不納入討論。
數值補正 :純粹以影響傷害來說這裡專指ATK UP/MATK UP。
但數值補正其實包含DEF、MIND、CRT、….等等,先不納入討論。
武器綜合數值:武器基礎數值 × ( 1 + 符合屬性補正 + 符合得意武器補正 ) × ( 武器數值 UP )
武器基礎數值:包含一般武器與角色專用武器,武器在統計時會與各項Buff分開計算,最後加總。
純粹以影響傷害來說這裡專指武器的ATK/MATK。
但武器基礎數值其實包含DEF、MIND、SPD、….等等,先不納入討論。
武器數值補正:符合屬性補正、符合得意武器補正、武器數值 UP,
其中若符合屬性補正+0.1、符合得意武器補正+0.1。
技能倍率 :武器技能倍率、奧義技能倍率、戰神技能傷害倍率。(*注2)
狀態效果補正:包含正面狀態、負面狀態對傷害影響補正。
技能傷害上升與奧義傷害上升屬於此分類。
Buff補正 :屬性傷害上升、得意武器傷害上升補正。(*注3)
屬性適性補正:對象與攻擊屬性之間相剋關係的補正。
DEF補正 :「1 / ( 1 + 對象DEF値 / 1000 )」。
攻擊耐性補正:「1 / ( 1 + 物理or魔法耐性値 / 1000 )」。
屬性耐性補正:未驗證。
※DEF補正、攻擊耐性補正僅為推測階段沒有很確切的驗證。
Combo補正 :戰神參戰時的Combo補正,
簡單提個觀念,4凸SSR戰神99Combo約能使技能傷害乘2倍。(1.99)
*注1:角色綜合數值這是整理後我多生出來的名詞,是拆解wiki子項的數據又合併的結果。
其中「[ 角色基礎數值 + 武器綜合數值 ] × ( 數值補正 )」
有可能為「[ 角色基礎數值 ] × ( 數值補正 ) + 武器綜合數值」
又或者是「[ 角色基礎數值 + 角色專用武器綜合數值 ] × ( 數值補正 )
+ 一般武器綜合數值」
原因是原文的「ミナシゴATK」wiki那邊也沒有說得很清楚,
而且「ミナシゴATK」名詞仔細看其實重複使用了,所以原編輯者在這方面沒有很嚴謹….
話又說回來,角色基礎數值基本上遠大於武器綜合數值的影響,
故先暫訂為「[ 角色基礎數值 + 武器綜合數值 ] × ( 數值補正 )」。
其實測試一下就能知道了,但我懶….
但也不影響觀念理解,所以等wiki有更新驗證數據再說。
*注2:戰神技能傷害倍率跟角色傷害其實沒什麼關係,但原作者有寫我就不特別動了。
*注3:原文有「屬性ダメージUP補正 * 屬性威力UP補正」,但現在來看應該只有一個。
以上,可以發現已經看不出原文的樣貌了,會這樣做是因為-
wiki傷害公式的原編輯者對各子項展開解說與上面的總公式有出入,
又因wiki的正式條目中有對狀態/Buff進行歸類的「文章」,兩者個歸類方式又有不同。
為了避免混淆應該以正式條目的歸類為主,所以就要對傷害公式進行調整。
順便在名詞解釋時,就將子項目的說明合併了,因為我懶得一個一個展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