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後續有時間會在發其他比較細節的心得文。
整體來說算是不差的,雖然作為兵烽訣系列來說,主宰線表現不佳,但本檔其實有還是值得嘉許的。
(
一、靖玄梵宇雙主線,佛劍神道雙主角
利用開頭點明風格的「塵昏魔天羅」來收尾我覺得算是一個不錯的處理,雖然中間有數次嘗試雙線合一,但其實處理的真的不是很好。
主線部分,主宰的出現對於主線走向其實影響很大,但可惜主宰的表現很迷。
1.塵昏魔天羅:維持雙線鏈接,但不過度干涉彼此,這時的雙主線都有起有落,劇情誰都說不準;解天籟的計謀、雙聖者的表現、原無鄉的卧底、帝隳的地獄鳥大禮,每個都是令人難忘的劇情。
2.天籟主宰:作為當世最強,並於隳魔落於下風時合併雙線;後來佛劍累世佛元回歸,成為另一最強,至此大概是主宰的巔峰了,雖然我還是這邊該是原無鄉的主場,幸好後面佛劍的處理不錯。
3.三隳、雙琴:天籟主宰退場,主線再度雙分,靖玄忙於救琴心,鳳懺返魔後,鳳裳獻祭斗梵宇;到這邊編劇大概就已經表明了,本檔重點是梵宇線,靖玄線放飛了,但是不得不說,這裡戾禍的內心戲我還蠻喜歡的。

3.聖菩提:問菩提與渡世三昧我會想獨立成線,而這兩個算是相對的存在,渡世三昧去惡存疑,而問菩提因疑生罪;聖菩提的存在也對劇情有極大的影響,同時這也讓天佛尊這個設置更為立體,佛劍也因此得以體現溫柔的一面(?)

3.天火缺:其實這個設置不錯,畢竟天火這麼強又有不少描述,有劇情也是合理,只是時間來看很怪;最好的話,月無缺被天籟主宰吞掉後理論上交棒給原無鄉,然後解除合體後就變天火缺,經道樞協調作為混亂中立方,最後因為非天不敵主宰,才設法讓無缺恢復;這樣天火缺、原無鄉都有表現空間,也不會有無缺一直出來坦的感覺。

二、人心易變,物心難解



本檔其實一開始設置上主宰跟隳魔兩方的目標應該不一致,隳魔比較像是為了滅梵宇而戰,主宰而是為了理想不得不戰。

而後菩提登場,前世因果延續,兩大聖者的關係只深、默契之好,也表露無疑;菩提的出現也提供了理解佛劍的機會,默言的疑問及成長,無疑也是認識佛劍最好的機會。


正因為問菩提那麼重要,當年佛劍才親自行刑、脫離未浮又強揠功體、功體有損依然灌注佛元、重傷仍然擋招,最後更不惜杠上梵宇;正如佛劍所說,此生他必護問菩提周全,而佛劍,並未食言。
4.主宰+聖隳:解天籟、帝隳的死化作強大的推力,劇情直接飆入最後階段,最終決戰正道利用塵昏魔天羅這點很棒,彷彿又回到開頭,雙方合作卻不過多干涉。聖隳的最後回歸鳳懺,雖然有點可惜,但是問菩提心態已不同,也並非不能接受;真正不能接受的是,那個災異…算了…這個先不談了…
這次其實沒有太多的支線,另外主線的重心其實受到神道師個人線很大的影響,這也是我將神道師與佛劍列為雙主角的原因。
1.神道師線:最開始作為賦八落的朋友,也因過去與劍謫仙認識而偏向靖玄線;後來隨著尋找記憶、隱退換的三件事、須臾的轉變,而轉向隳魔線;而這也巧合似的與劇集重心轉換差不多時期。
2.年少組:默言與龍囂我會想放在一起,默言前期就是為了側面描寫佛劍的角色,但不得不說,比起風僧好多了,如果想深入了解佛劍,默言視角絕對是大推薦;也因為是這樣的角色,才更能以正常人角度看待渡世三昧與龍囂。
3.聖菩提:問菩提與渡世三昧我會想獨立成線,而這兩個算是相對的存在,渡世三昧去惡存疑,而問菩提因疑生罪;聖菩提的存在也對劇情有極大的影響,同時這也讓天佛尊這個設置更為立體,佛劍也因此得以體現溫柔的一面(?)
本次如果要說可惜的角色,那我首選是主宰(不論解天籟又若是戾禍),其他像原無鄉、天火缺、羽鱗兒、天劍非天也都令人惋惜(怎麼都是靖玄線?)
1.主宰:這邊其實我嚴重懷疑是被砍線,道樞的設置、被吞時月無缺看到的回憶、戾禍對無非母子的承諾……,甚至是沒用的天道之心、剛出場時的天火缺,其實不少段落都可以佐證主宰非惡,但主在線的作為卻又偏離這些設置,導致主宰變得很可笑。(42集意識的戾禍vs無缺那段我個人很喜歡)
2.原無鄉:本來主打的主角之一,可惜除了卧底跟銀槍登場就沒有其他表現了,天籟主宰怎麼看都是撿到頭,那場比起佛劍也很敷衍;根本原因的戰力不足也讓他面對主宰時完全無作用,雖然又撿到道樞、天地主宰,但比起收天的待遇真是差了不少;不過沒想到還會看到閻王武學,希望後續有相關成長。
3.天火缺:其實這個設置不錯,畢竟天火這麼強又有不少描述,有劇情也是合理,只是時間來看很怪;最好的話,月無缺被天籟主宰吞掉後理論上交棒給原無鄉,然後解除合體後就變天火缺,經道樞協調作為混亂中立方,最後因為非天不敵主宰,才設法讓無缺恢復;這樣天火缺、原無鄉都有表現空間,也不會有無缺一直出來坦的感覺。
二、人心易變,物心難解
本檔其實如果要我說一個中心思想的話,我會覺得是「善惡」;正如道樞的善惡三沸論所問,這善惡該由誰來定?
本檔其實一開始設置上主宰跟隳魔兩方的目標應該不一致,隳魔比較像是為了滅梵宇而戰,主宰而是為了理想不得不戰。
但後來由於渡世三昧的設置,隳魔變得不像純流血劇情,編劇又希望這次魔王可以純滅世不要有太多借口,或是就是這樣主宰變了樣。
1.穀神玄根:由於人類憑藉著智能強行打破世界平衡(類似現在世界的污染),所以玄根化出主宰作為天譴;劍瘟代表武器(無機物)、戾禍是人以外的生物、異天魔雖然沒有描述,但綜合來看,主宰本身應該非惡,只是他的敵人是人類。
2.天道之心:天道之心可排除心中惡念,但戾禍卻不受影響,或許我們可以說戾禍想法扭曲,但根本來看,天道之心源於天火,戾禍出自玄根,所以用人的善惡來評斷天火跟玄根的想法是否可行?
3.渡世三昧:一樣可以去除惡念,但也僅此而已,因此梵宇才會再透過教育的方式教化;另外我想討論龍囂的案例,龍囂返魔後最終還是站到了梵宇一方,那到底惡念是什麼?有惡念就是惡嗎?那為什麼殺了隳魔的梵宇又是善?
4.天火:天火我覺得就是在講述「公平」這件事,畢竟一直提到行使力量後代價的償還;而天火缺一開始也阻止了主宰與非天的戰鬥,因為會波及世界;後續與道樞、主宰的談話,也部分認同而選擇觀望,雖然2集就走樣,但可以知道在過往正道用來懲惡的天火,不認為主宰是惡。
上述例子我覺得問題就在物與人的差異,編劇想描寫物的內心,但卻是用人的視角呈現,所以導致言行不一,當然劇情編排也是有點問題。
三、滅度聖者,佛劍聖行
這次最讓我驚艷的就是佛劍的部分,作為主角,但直接劇情其實不多,不過透過劍默言、問菩提兩人的個人劇情來側面旁寫,這次的佛劍不只有熟悉的表現,更展現出全新的一面。
默言的最初,求學未拜師;雖然不能久留,但佛劍依然提供協助,這很有佛劍個性,而教武學未入門,更是體現佛劍對於自身之路的決心。
而後菩提登場,前世因果延續,兩大聖者的關係只深、默契之好,也表露無疑;菩提的出現也提供了理解佛劍的機會,默言的疑問及成長,無疑也是認識佛劍最好的機會。
滅渡聖者身分揭露-佛劍分說,這可以說是必然結果,天佛尊的安排、佛劍的情感,聖菩提的延續不只是為了佛教、梵宇,更是為了聖菩提、佛劍,這安排可以說是十分恰當。
正因為問菩提那麼重要,當年佛劍才親自行刑、脫離未浮又強揠功體、功體有損依然灌注佛元、重傷仍然擋招,最後更不惜杠上梵宇;正如佛劍所說,此生他必護問菩提周全,而佛劍,並未食言。
綜合第二節所說,善惡是什麼?
真要我說,唯一的善人應該只有佛劍,佛劍雖無殺生罪,卻也是是唯一有殺生罪的人:
「比丘殺人,如何解釋?」「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願無間之中,只得我一人」

「天地為主,人為自宰」
我自己的解讀是:護生卻殺生,斬業卻斬人
即使無殺生罪依然不該殺人,不論理由。
這樣的宏願可以說是山座的理想目標,道樞、戾禍雖然我相信他們的理想,但卻還是遠遠不及佛劍的願景。
「天地為主,人為自宰」
雖然我對於天籟主宰敗在佛劍手下感到不滿,不對那場武戲品質高,連對話也值得回味,姑且就不計較了,反正犧牲的原無鄉

由於跟賦八落認識,以及曾製作過靖玄島的關係,前期劇情偏向靖玄線,那時候大概就是作為一個出事時的神救援及工具人的fu。

不過神道師線並未與梵宇線直接合併,而是作為加入的元素豐富劇情;神隳之力的伏筆、須臾的爆走,兩者都大大改變了隳魔的弱勢。

一開始一直要須臾不要學紘、說她不可能取代紘,到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神道師是一開始曾想將須臾作為二號紘,才有後續那些過度的提醒,有部分也是要點醒自己;道具丟入水也是,只有神道師自己知道真相,我們跟須臾處於一個信息不對等的現況。

五、總結

其實火墨賦三人組的小劇情我覺得蠻不錯的,可以看到不是主角先天級人物,只是老百姓的小角色努力、拚命的故事,起伏不大,但是看了很踏實;尤其是最後小晴那裡,真的是畫龍點睛阿!一個原先不被看好的角色,卻能有如此精彩的劇情,替主宰默哀。

看起來編劇不是不會寫,只是當線一長就容易偏,目前問題是其他的九星藏太多太久(是說還好地冥沒接),下一次如果又是雙秀登場我會蠻失望的,期待下一次的靖玄之路!
四、神隳之力,鴻隳之心
最初我期望神道師面具的半佛半魔是因為隳天浮屠跟聖菩提都跟他有關係,不過後來一想,這樣他的劇情好像太豪華XD
最初作為靜濤恢復的關鍵,其實這邊完全不擔心,只是在憂心靜濤會不會又馬上要登場,幸好退場的很棒,那場武戲的轉場真的讓我目光為之一亮!
由於跟賦八落認識,以及曾製作過靖玄島的關係,前期劇情偏向靖玄線,那時候大概就是作為一個出事時的神救援及
沒想到後來劇情走著走著就跟紘轉向梵宇線了,靖玄線本來比較簡單明了了,後來劫火出事,即墨神隱了一段,賦就這樣逐漸轉跑道,靖玄線就越加單薄。
不過神道師線並未與梵宇線直接合併,而是作為加入的元素豐富劇情;神隳之力的伏筆、須臾的爆走,兩者都大大改變了隳魔的弱勢。
但須臾的部分我有些不滿,關於善惡的問題也可以在須臾的爆走看出一二,須臾的劇情文本是描述她的內心,但畫面主要是以神道師的角度去規劃。
一開始一直要須臾不要學紘、說她不可能取代紘,到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神道師是一開始曾想將須臾作為二號紘,才有後續那些過度的提醒,有部分也是要點醒自己;道具丟入水也是,只有神道師自己知道真相,我們跟須臾處於一個信息不對等的現況。
最後用一個雙方誤會來處理,雖然現實,但還是很捨不得,因為神道師跟紘一直強調要修好須臾,但嚴格說我覺得這不能算須臾壞掉了;還有,不得不說冥司的結局我也是很不滿,反正爆走的劇情就是黑須臾而已,不只有編劇刻意的誤導還有捧神道師的意味在。
未來希望神道師這個角色可以好好退隱,過著做道具、放閃的生活就好,這才是最適合他都劇情,雖然對上心嚴、佛劍的武戲都不錯,但每次都說是道具道具,久了還是會擔心戰力排行的問題。
五、總結
本次隳梵劇情真的好太多了,靖玄線雖然小故事不錯但是主線看起來就是怪,戾禍、道樞就是最好例子,用了幾個小段落去描述,好不容易有感觸了,戰鬥一來好像就換了設置,不認識了。
主宰鋪陳了很久,但可以發現不論是兵烽訣或是碧血玄黃,兵厄跟主宰都是最後被犧牲的一方,以後寫雙主線最好要針對劇情的分配再調整。
當然不是說雙主線不好,前期真的是優秀,只是後期的重心偏的很明顯,七大神秘如果後續也受此待遇,那靖玄線大概也完了;希望下一個神秘可以穩穩的開頭並且安然結尾。
六蝕玄曜看起來目前還是值得期待的,拿捏的不錯,而且我期待的命君還沒出現呢,可惜最後天地主宰被吸光光,我期待的風月主宰看來暫時無望了…..
其實火墨賦三人組的小劇情我覺得蠻不錯的,可以看到不是主角先天級人物,只是老百姓的小角色努力、拚命的故事,起伏不大,但是看了很踏實;尤其是最後小晴那裡,真的是畫龍點睛阿!一個原先不被看好的角色,卻能有如此精彩的劇情,替主宰默哀。
看起來編劇不是不會寫,只是當線一長就容易偏,目前問題是其他的九星藏太多太久(是說還好地冥沒接),下一次如果又是雙秀登場我會蠻失望的,期待下一次的靖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