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真空保鮮已死,為了突破冰箱限制,造出無限置物的地板型冷凍庫,之後就是喜聞樂見的取物問題,沒有儲物箱小人只能通過運送軌道把食物送進冷庫,然後又把食物拿出來送進軌道,不得不開始採用自動化物流,以前大佬的廚房設計都不包含製冷,這次把製冷的部分也一起塞進廚房模塊,布局空間是18×4,試作的初版如下:
核心的製冷部分使用氣冷機,灌氫氣即可,但冷庫的溫度在-20℃以下,保護冷庫的水門液體必須使用原油或乙醇,否則會凝固,所以無喬木的情況下至少要挖到油層才能搞定冷凍庫的水門。
導冷氣管用鋼,隔熱磚用陶瓷,雖然氣冷機也會產熱,實際上不用持續運轉,配上一棵冰樹應該足夠應付。
氣冷原理參考:
氯氣能順便殺菌,但考慮到食物很少沾菌,而且氯氣在-35℃會液化,深度冷凍要-18℃以下,氣冷機降溫-14℃,控溫可能要比較細,有點麻煩就算了,反正低溫也能殺菌,二氧化碳是最方便的。
自動化線路只有2組,氣冷管內溫度高時開冷氣,另一個是取餐處食物重量不足時開廚房,順便控燈。
運輸系統有2臂2口:
左邊是食材冷庫,上邊是出餐口。
1號臂涵蓋食材庫及2個烹調台,負責供應材料,1號臂不能碰到A台!
2號臂負責把食物歸檔,同樣涵蓋2個烹調台以回收烹調後的食物。
A台=還能再烹調的中級食物,送回食材庫,允許小人把外邊的食材輸入。
B台=無法再烹調的終極食物,送去取餐口,禁止小人操作。
粗體字=無限循環的元兇
中間的儲物箱專收腐敗物,這裡必須改用一般儲物箱收腐敗物(低優先度),否則進入無限循環。
若要把中級料理或食材送到出餐口,需在1號臂的範圍內再塞一台輸入口,另設自動化控制,或乾脆需要時再手操。
至此模塊大致成型,v1.0的原始設計非常簡單,但有個問題,這個設計圖1號臂只涵蓋2個主要烹飪台,制糕機慘遭邊緣化,擠不進1號臂的守備範圍,所以v2.0改為:
原理同上不再贅述,差別在於把食材庫置中並兩邊開口,多2支機械臂負責另外半場,以及把出餐口拉近共用管冷,布局瞬間變得非常擁擠。
餐廳的機械臂與輸入口負責回收刁民們丟在地上的剩菜。
餐廳被壓縮後只能放9張桌椅,未來如果要擴張餐廳,可採用v1.0的嵌入式冷庫:
上嵌或下嵌取決於壓力板會不會碰到熱源,這板子導熱還挺猛。
v2.0大致完成,由於是剛擬好的大綱,還在試驗中,如果巴友們發現問題歡迎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