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碧血開檔以來,隳梵線一直有個中心思想 ─ 罪者究竟要用什麼方式才能彌補前愆,是死刑亦或改過
而之後宗佛告誡心嚴:「渡世三昧之神通,雖化惡念,但只是為眾生度厄,非修行正道」由此可見渡世三昧不過是給犯過錯的人一次改過向善的機會,但非真正的讓人自發向善,而是看犯過錯的人是否能夠真正的悔悟
※洗去貪憎痴,我還是我嗎?以下由鳳懺與龍囂來探討
一、禁世龍囂
想必一開始給大家的印象就是非常不爽他老爸,想藉由滅盡梵宇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第八章,劍默言等人破除靈地之之後,發現有部分僧眾被囚禁在此,但不幸的,龍囂來到。
敗劍默言,並抓住劍默言想救人的心理,在他面前殘忍的虐待並殺害梵宇僧眾,展現魔之殺性
編劇想在此種下一顆種子在劍默言以及觀眾身上
但大家亦知,對外,他殘忍無情,但對內,他卻十分重情,他將戰部視為自己的親人,以彌補他未能在父親上得到的愛
由於不爽他老爸,想證明自己,於是條件交換,此時,埋下了被渡世三昧的伏筆
1.戰敗被渡,成為龍慈
龍囂被宗佛施予渡世三昧,皈依向佛,法號「龍慈」,「慈」象徵慈悲、和善
這裡不只帶出渡世三昧的神效並開始開啟「罪者如何受到懲罰」之議題
這裡的反應最強烈者當屬劍默言,因為他曾眼睜睜的看到梵宇僧眾如何被殘忍的對待,他是一個持反向立場的人
當宗佛說出「此子甚有慧根」時,劍默言直接嗆了,但這又是一個暗示後續龍慈之表現
在劍默言又要再發生當初救不了人的情況時,龍慈挺身相助
為感念龍慈,劍默言幫龍慈掛保證,讓他能收埋亂魂殤的屍體
之後在地獄鳥地圖砲時,龍慈為梵宇而戰
最後對上帝隳,面對帝隳的言語刺激,他選擇忍讓,這又是編劇特意設下的一個伏筆,之後反叛的一個點
在隳魔,他是一個得不到愛的孩子且被視為棄子,甚至有用可以隨時拿回來利用的工具人; 在梵宇,種種表現讓大家逐漸對他認同,包括劍默言也對他釋懷,宗佛也對他寄予厚望
但是,這樣的龍慈是否是原本的龍囂嗎?因此編劇讓他被洗回去來證明一件事
2.返回龍囂,善心不改
個人認為這部分才是編劇想討論的重點,也是龍囂這個角色徹底立體化的開端
被洗回去後的龍囂,開始產生意識認同,究竟哪個是我
拾回對帝隳的恨意,講述出他媽媽當初究竟是如何被虐待的,以及對鳳裳的厭惡
由此看出龍囂渴望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圓滿的愛」
之後給默言聖華、熱心救佛劍等等皆顯現他本性並不壞,為惡從非他希望的
但我認為他是受到渡世三昧的影響,渡世三昧與在梵宇的經歷讓他覺得「梵宇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可以包容他」,在隳魔眾里只是冰冷無情的利用,沒人能給他所想要的
最後,接受了過去身為龍慈的形象,亦接受同時身為龍囂的自己,我就是我,找到心中的那一點善念
「比起做魔、我還是比較喜歡做一名心中清明的皈者」
寫完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麼,拜託別抓我文章錯誤,我還真不太會寫這種東西,主要是想表達鳳懺與龍囂的不同
而下一篇,會以29章的鳳懺做探討(我會寫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