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329人民幣購買 大概1500元左右
運費的話我是走私人集運並且跟著其他東西一起運送(大約花了250幾)
原價是399 台幣1700快1800左右
從外觀來說

親膚材質
優點是拿著磨蹭有爽感
缺點就是擦到即臟而且無法抹除

底部採用Type-C並有一全金屬層包覆(然而你亂亂插一樣會把金屬漆刮花)

開蓋後的樣子
耳機可以盲取以及盲放
吸力算緊
然後老樣子耳機艙體沒有很深 所以想要換自己的耳塞需要注意深度
Spinfit CP360實測可以放入
開蓋盒蓋力度以及回饋很不錯, 左右搖晃也沒有松垮垮的問題, 開蓋後直接平放到桌面並不會被推回去

耳機本體
我是小耳族 這次的耳機本體設計還不錯 並沒有抵到耳骨等等的情況發生
內附的耳塞品質不錯 相當軟 沒有毛邊
總共有S M L (M號兩對 一對在本體上)
個人會覺得付的耳塞尺寸偏小 我平常戴m號的 這附耳機需要帶到L號 但耳塞非常軟 可以做到像哥套(一款Sony的耳塞)一樣吸附在耳道內壁上達到良好的密封性
耳機本體並非親膚材質,而正面觸摸範圍的霧鏡面實際到手看起來還是有些許廉價感
以下是功能方面
在這個價格帶他具備以下幾個功能
-降噪
-通透-人聲
-很一般的自定義手勢
-耳機貼合度檢測
-比較少的音效設置
-彈窗以及電量顯示
-低延遲模式*
-實驗性功能
-入耳偵測(光感)
-無線充電
-支持AAC解碼
*功能自定義需要下載小愛同學,不須註冊,設置完成後即可刪除小愛同學。*
-降噪

一樣有低中高/自適應設置 預設是高
官方號稱的35db抗噪 但通常標的是物理+主動抗噪
我個人沒聽過2000內的降噪耳機應該長什麼樣子
就以我目前擁有的降噪耳機(Airpods Pro, Galaxy Buds Pro, Edifier TWS Nb2 Pro)
降噪程度不是非常強 頂多應付白雜訊多的環境 像是大型輪胎輾壓路面的聲音 冷氣機 空調 風扇的噪音 以及一些微小的中低頻噪音,對中高頻的人聲尤其是女聲抑制力非常有限,
戶外降噪效果比較弱且抗風噪能力極差
戶外降噪效果比較弱且抗風噪能力極差
在我所擁有的耳機裡面Airpods Pro(6900)>=Galaxy Buds Pro(4900)>>Edifier TWS Nb2 Pro(2300)>Redmi airdots 3 Pro(1500~1700)
-通透模式
你只需要開啟人聲加強就好,一般通透模式滿差的。

-很一般的自定義手勢
跟大部分安卓降噪耳機一樣
Redmi Airdots Pro的降造通透切換採用的是長按循環模式
並不能設置單獨按鍵單獨模式
且長按循環模式真的非常不好用 比雙擊還要差
不過好在耳機支持偵測說話自動切換通透模式的功能 這個等等再提

-耳機貼合度檢測

-耳機貼合度檢測
個人用多副耳塞測試體感覺得準確度有Airpods Pro的7成8成
-比較少的音效設置
均衡-低音-高音-人聲
-彈窗以及電量顯示
在小米手機上有彈窗功能以及比較完整的電量顯示(小工具)
在小米手機上有彈窗功能以及比較完整的電量顯示(小工具)
手上沒有小米手機無法演示
-低延遲模式*
目前只針對小米最新版本系統才能打開低延遲模式
其他品牌手機目前無法 個人使用Pixel 4 XL 無法開啟低延遲模式
用sbc看Youtube能微微地感受到嘴巴跟不上
-實驗性功能
雙設備鏈接
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 但沒有airpods有那麼好的銜接性
基本上就是哪個設備出聲就中斷另外一個設備這樣的切換方式
且不支持手動切換
報時
設置好指定時間(可以多個)小愛同學會跟你報時
智能場景
跟數字健康一樣 可以設置早上是什麼Profile 晚上是什麼Profile
防丟提醒
耳機取出未配戴時盒子n分鐘手機會提醒你收起來
自適應通透模式
本耳機的一大亮點
應該不少2000元級距的耳機都不具備此功能
就是偵測到本人說話的時候會自動切換成通透(人聲加強)模式
大概需要1~2秒的時間切換 並且可以設置5秒-10秒-15秒-永不切回
對比Galaxy Buds Pro當然反應還是慢了不少
偵測靈敏度相當不錯 但小機率誤判 打有聲哈欠的話一樣會被偵測到
不過偵測說話時預設的通透模式會是人聲加強而不是一般
所以你的通透模式設置在一般模式的話 講話的時候會很明顯會先切換到一般通透模式在切換至人聲模式
直接預設選人聲模式即沒有這個問題
應該算是小BUG

-音質
低音稍多
解析力不足
音場不寬闊
人聲不凸出
將耳機頻響曲線用AutoEQ均衡到harman 曲線用wavelet輸出後改善幅度不錯
就是harman 曲線的聽感 音場出來了 解析力也有了 但低音減少相當多 需要再AutoEQ裡面手動加強BASS的offest +10db~12db差不多
(wavelet+AutoEQ用Nvidia顯卡自行均衡哈曼曲線或是其他曲線滿好玩的,也可以針對wavelet上面沒有的耳機自行修正, 理論上只要你能取得頻響曲線就可以均衡至到你想要的曲線, 對垃圾音質或是垃圾調音的耳機改善幅度相當巨大, 有空來寫個教學, 不過其實非常簡單, 條件只有一定要n卡)
(wavelet+AutoEQ用Nvidia顯卡自行均衡哈曼曲線或是其他曲線滿好玩的,也可以針對wavelet上面沒有的耳機自行修正, 理論上只要你能取得頻響曲線就可以均衡至到你想要的曲線, 對垃圾音質或是垃圾調音的耳機改善幅度相當巨大, 有空來寫個教學, 不過其實非常簡單, 條件只有一定要n卡)
(AutoEQ的意義在於使用n卡的Tenserflow將A曲線補償均衡至B曲線來改善聽感, 與手拉EQ差很多 因為是用tenserflow計算的所以可以改變的點是無限多點, 這樣就可以99%補償道你想要的曲線 像是知名的哈曼曲線, 不過這玩意兒是有極限的, 不用期待你手上買來音質卻很差耳機補償後能上打萬元)
-交互性
自定義按鍵的選項太少 限制太多
用長按循環切換降噪通透以及關閉太反人類
觸摸到有反應的延遲算短
耳機放入耳朵, 從盒子取出, 切換通透降噪, 接聽等音效都是簡潔化的音效 而不是廉價感很重的人聲
這點好評
這個價格帶的耳機能夠給到說話偵測個人覺得還是相當不錯
-延遲
手邊沒有小米手機無法測試
對於一般手機來說就是一般稍好的SBC解碼的藍牙耳機的表現
非小米手機無法切換低延遲模式算是硬傷
個人感想
未來台灣上市 價格在1600~1700的話
不追求音質 而是需要基本非戶外降噪需求的用戶
我覺得這款可以考慮
不錯的外觀, 舒適的配戴, 擁有靈敏度不錯的說話偵測自動切換通透, 有無線充電
可以盲取盲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