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浅谈圣虔、圣行对吟


佛剑与问菩提合照镇楼。
说小弟对佛剑新偶诸多意见,但基于至尊宝执笔的份上,还是强忍这份不适看了下去。亦云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简单俐落的回应,或是如“斩未尽之恶,救有幸之生”这样有深度的对白,都明显感觉到回神,至少比“无间之中,罪业自有转化”或者欢喜佛乔装的哈剑分说来得正常多了。
其中,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问菩提、佛剑的对吟诗句,其中致敬大雪原双佛对谈的意味明显,让我忍不住想钻牛角尖一番:
问菩提:不计披霜路几程,惟望山前有云开;历历途伴有更变,却问行者歇几时。
佛剑:芒鞋辄破未闻钟,寺隔层峦尚几重;吾入匡庐三易径,寻山访水不朝宗。
我在谈格式跟绝句、律诗相仿的诗创作时,习惯看一下格式是否合律,因此以下也简单校正,再提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先说第一首:
如图,如果以近体诗的标准来看,这首单在格律就不及格。不过若视作偈语、古诗,那就可以再对内容有讨论空间。
“不计披霜路几程”对应佛剑退隐大雪原所吟“莫计盘桓路几程”,又佛剑称号“圣行者”,这句也有“行”的动态感。
“惟望山前有云开”,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前面说“行”,行于山路,自是步履薄冰,象征佛剑的救世之路,云在诗传统中可以拿来指涉“小人”,如李白.登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小人再延伸便是邪佞之徒,拨云见日,有其拨乱反正的意义在。故此句乃是指涉佛剑行于救世之路,义无反顾的行为。
“历历途伴有更变,却问行者歇几时。”“行者”,佛剑号称“圣行者”,指涉之意明显。这条救世之路虽然有人同道,但旅伴一直更换,可能是退隐不问世事,可能是死亡,但佛剑却仍未止歇。因此问佛剑为何不停。而这样的询问,可以是悲悯佛者苦行,也可以是出世者对入世者的诘问。
这首就好很多,尚、几做仄声解,重可为平声,径亦可做仄声解,故全诗基本没有明显犯律。
“芒鞋辄破未闻钟”,前半句典出禅诗“芒鞋踏遍陇头云”,后半句与“天际处处有钟声”呼应,但意义变了,天际处处有钟声,是佛者随处可安歇,可是“芒鞋辄破未闻钟”却是回到“终日寻春不见春”的情况,这也象征佛者眼见众生苦难,因此纵可安歇而不停。
“寺隔层峦尚几重”,“寺”承袭前句“钟声”,也象征佛道,不能安歇是因层峦阻隔,这所谓层峦也就是芸芸众生所在。
“吾入匡庐三易径,寻山访水不朝宗。”,匡庐为庐山别名,与寻仙问道有其密不可分的文化,佛剑身入此山,虽屡屡易径更道,但四处寻山访水,却不是要朝宗面寺,那么自然就是为了层峦中的众生了,故我认为此诗主要凸显佛剑渡人人渡的大乘精神。

整体而言,两诗反映出问菩提,佛剑分说在出世、入世之间反映两种迥异的思维,虽不及大雪原字字珠玑,不过我认为也不失佳作。而剧情上,也正逐渐揭露佛剑与问菩提过往的前尘因果,就目前来看是值得期待的。

以上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大家一起愉快的讨论吧!

注:使用“搜韵”网站协助格律校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3楼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loumao.org/13797.html?variant=zh-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