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biscuit
奔騰年代(港譯:壯志奔騰)
劇情講述傳說賽馬海洋餅乾與訓練師、馬主、騎手一起形成一支團隊,重振經濟大蕭條後美國人的心。
本片導演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不只是視覺上的也有聽覺上的。一開始覺得似乎有點太多,但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能達到讓情節更流暢、更有趣味、更刀的效果。
(或許日本動畫也可以用一點)
本片另一個有意思的點在於它營造了一種年代感。
有點像小栗帽的灰姑娘和稻船十字的熱斗小馬有濃厚的昭和味,帝王和麥昆的賽馬娘2更多的平成味。
本片30年代美國的背景是個很有意思舞台。在那個年代汽車都方方的、播音電台廣播出現的音效和配樂都是主播自己拿小道具做出來的、人們的穿著有者濃厚的近代摩登風。
特別是那時運動德不發達的時候甚至會出現騎手和騎手間互飆髒話、鞭子互抽、踢/衝撞對方等行為…
(換作是賽馬娘,你們能想像馬娘和馬娘間邊跑的同時還一邊互相拉扯扭打嗎 ? )
全片前半段介紹3人小隊為主,或者應該說是介紹騎手和馬主為主。
少年時期因為家境貧寒早早與父母分別出門獨居打工的騎手,和兒子死於車禍的馬主形成對應。
(就是成年後的騎手由馬奎爾飾演害我老串戲到蜘蛛人…)
全片直到40分鐘,真男主海餅乾才登場。在這2小時長的電影原本節奏偏慢,但海餅乾登場後便緊湊了不少。
以賣福特汽車為業的馬主因為喜歡馬想進軍賽馬界,剛好見到一位把馬骨折醫好的飼育員便雇了他(原來你還是主治醫生啊訓練員 ? )
海餅乾小時候很像大家在特雷森學院隨處可見的馬娘,喜歡在太陽下睡午覺、喜歡大吃特吃(小特小栗帽比贊)。
但被前馬主嚴厲打罵(調教)之後,3歲少年期的海餅乾變成一匹暴躁叛逆期的馬。
馬主也是邏輯鬼才。讓暴躁的騎手(惡霸馬奎爾)去騎暴躁的馬。結果他們還真很有默契相處融洽 !
因為賽場上他們一起欺負其他騎手和馬(x)
騎手和馬的性格極其相似達到了一心同體的狀態。若是賽馬娘化估計性格上直接是馬+騎手了。
決勝服是背後綉有白色到三角內有大寫H的紅色皮夾克,再戴上報童帽。一個字 帥 !
剛好訓練員和馬主的人設都是長輩系。
融合一下,就可以形成矮小的流氓賽馬娘與慈祥白頭訓練員爺爺的爺孫組了。
為了安撫海餅乾的情緒本來訓練員安排羊來陪伴,但羊卻被海餅乾轟出來了~(大樹快車表示很淦)
在安排室友南瓜之後海餅乾才變得比較乖
(我不知道南瓜是公馬還是母馬。更不知道特雷森宿舍能不能養狗,因為這兩匹馬睡覺時中間明顯有狗 ! )
成名後把馬主與訓練員的觀點衝突展現的很有趣。
訓練員就像教練。
把馬看作運動員,認真規劃馬和騎手的飲食、訓練、休息、賽事。
但馬主就像經紀人。
把馬看作是偶像,帶馬去接受採訪、簽名、賣周邊。如果是賽馬娘估計都開始賣寫真、公仔了。
(看過賽馬娘看這段會顯得更好笑)
本片作為CP勁敵登場的戰將與矮小丑陋的海餅乾相反是高大高骨架高顏值的大黑馬。以賽馬娘來說估計得有180甚至190了。
在得知騎手有眼疾後訓練員反而安排夜間訓練,並且因為戰將的馬主要求兩馬必須無閘聽鈴單挑。
所以要在夜間同時進行賽道熟悉和制約反應的訓練,同樣也是賽馬娘化後會很有意思的橋段。
雪上加霜的是現實中騎手因參加其他賽事受傷,電影改為馬奎爾幫舊老闆賣馬時撞斷腿。
好傢夥,別人都是馬斷腿就你是騎手斷腿。
緊急情況下馬主更換騎手,電影改為馬奎爾自己要求讓自己的摯友帶海餅乾獲勝。
(這段若要改編賽馬娘估計得是南瓜祭天,海餅乾代友出賽了。)
比賽當天。
全美國的老闆不數錢了,而是爭相買票下注。
全美國的打工人不做工了,而是連忙趕回家手在收音機前聽實況轉播。
即使看不到畫面,全美國的人民依舊期待這場對決。
然後…
well,我想推薦各位讀者去看這部電影…
所以結尾我不劇透了,大家查日本馬的數據很容易互相據透。
但這是一匹美國馬,你若不主動查歷史應該在此之前沒被劇透過。
所以快去看奔騰年代吧 !
這是一代人的故事、長輩與孩子的故事、醜小鴨逆襲的故事、人們重新振作的故事、靈魂們相逢的故事…
這是奔騰年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