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島嶼導覽:奈克圖羅島

前言

  本文的出現其實是為了促進個人所參加的群組的玩家交互所撰寫的活動範本,除了日常舉行的小型活動外,希望能在諸多人汲汲於摸傢具找妹妹與大頭菜之外,有更多的令人感到開心的交互元素,往往登上他人島嶼拜訪時,總難以摸清該島的布置與規劃,景觀在哪兒?有什麼巧思?
  許多值得來訪者仔細品味的特色,若能透過導覽方式,也許能令已經來訪或準備來訪的訪客更為驚艷;於是於籌辦了「島嶼導覽」文藝活動,藉由此參考範本,供給費心規劃改建的島主們,在欣賞自己的精心成果同時,也能將心血結晶分享給更多人。
  因圖片較多,故完整導覽於:Notion 筆記「島嶼介紹:奈克圖羅島」


篇序

  『每個人的島嶼都是獨一無二。』相信這句話多數動森玩家都會認同,同樣的傢具、素材在不同人的手裡,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風格體現,而這些成果都是每位島主一點一滴的巧思彙集而成的結晶,倘若能透過導覽,讓來訪者能更為清晰地接收到島主的設計理念,相信會有更多的樂趣。

  因此,島嶼介紹活動,讓每座島嶼的特色更為鮮明。
  『這是我家,歡迎參觀。』
  島嶼:奈克圖羅島
  島主:奈瑞克(@Neriak)
  特產:櫻桃、菊花

島嶼簡介

  奈克圖羅的命名源自於索尼在線娛樂(SOE)在 1999 年上市的 MMORPG 遊戲無盡的任務(EverQuest)中黑暗精靈初始地奈瑞克(Neriak)外的那片陰暗且極度不友善的奈克圖羅森林 (Nektulos Forest),幾乎整個大學時期就靠著一台 modem 與昂貴的市話撥接,在那個世界中經歷了瘋狂而有趣的冒險。
  實際上奈克圖羅島的風格與它原本的意義天差地遠,島主幾乎是這兒有塊地就隨手蓋了個東西,島上動物居民的住宅四散各處,優點大概只有機場出來是一條筆直寬闊的道路直奔服務中心兩側的商店與服飾店,最多算是生活機能勉強過關而已。
  整個島嶼的布置並沒有太多的改動,多數上保留著原始島嶼的型態,相較於各種神人級別的大型土木重建,個人認為本島說好聽叫保留原始風貌,實際上就是東西太多太亂實在不知道怎麼重建的鄉下地方。
  整體而言,在個人偏好的促使下,景觀與布置上較偏向中、日式風格,小屋也傾向於原木色調居多,看起來會顯得較為暗沉厚重,大概只有兒童房顯得活潑一些。

導覽路線
整體觀光路線規劃如下:
  1. 服務中心區域。
  2. 野餐林地及露營區。
  3. 中式竹林庭園及花園區。
  4. 海岸鋼琴台及竹林露天溫泉。
  5. 枯山水庭園。
  6. 燈塔觀星台、兒童公園及戶外圖書館。
  7. 日式瀑布庭院及果園。
  8. 島主自宅。
  9. 室內裝潢。

1. 服務中心區域
  因機場與服務中心恰好在一直在線,故采較寬的路面鋪設去呈現一種「中心大道」的感覺,在經歷換機而廢島重建的經驗下,於自宅、商店的選址上能有較為妥善的放置(從自宅可以直接沖往商店或機場),但服飾店與博物館就有點隨意找地方塞的感覺了。
服務中心:
西側 Nook 商店:
東側 Able Sisters 服飾店:

2. 野餐林地及露營區

  此區域雖然在導覽路線安排上靠前,然而露營地其實是被狸克要求而隨便找了塊地,野餐林地的前身則是櫻花季的產物;林地算是次要賞櫻區,為了櫻花季時期,在經過商店時有個小地方能稍微觀賞一下,擺張圓木餐桌鋪個野餐墊,想像坐在樹林里的感覺。
  而露營地的布置基礎,其靈感參考來源為個人非常推崇的一位日本玩家『』的露營地設計,素材也是從中取得(賞櫻區亦是),個人稍微擴大了一點範圍,添加了「露營」會用到的元素,像是露營地招牌、野營飯盒與單車等。
野餐林地:
露營地:

3. 中式竹林庭園及花園區
  身為『湊到什麼就蓋什麼』的實踐者,中式傢具是最近才拿到的類型,也恰好有善心人士分享石燈籠設計圖,在狠下心砍掉一片果園後,硬是在恰咪家旁邊蓋了個中式庭園,整體概念試圖塑造一種「敞悠然于山野間,品茶看山亦樂水」的感覺,以懸崖圍了一圈小山谷(實際證明,當化石出現在懸崖挺麻煩的),挖了小小瀑布,擺上小茶几與中式茶具,然受限於空地不夠大,整體觀感略顯擁擠了點。
  而花園區的布置便顯得單純,為了黑玫瑰與金玫瑰,將西邊沿海的空地整理了一番,希望花田看起來不那麼緊湊密集,又期待能有異色花出現,於是成了好大一片花田,後續思索起來還挺浪費寶貴土地資源的,而零碎的空地則以闊葉樹點綴,擺了園藝推車、工具推車等小裝飾。
中式竹林庭園:
中式竹林庭園:品茗
花園區一景:

4. 海岸鋼琴台及竹林露天溫泉
  鋼琴台的出現其實挺有趣的,當興奮地從朋友那兒弄到了一架三角架鋼琴後,赫然發現這鋼琴實在太大台,自宅風格搭不上又沒地方擺,於是腦筋一轉乾脆放在戶外自嗨,將原本海岸的一小塊空地搭出一個平台,以不規則的地板與圓木樁塑造略微陳舊的感覺來襯托純白鋼琴,在花園燈的效果在晚間時會顯得很有意境。
  竹林露天溫泉應該是島上第一個較大型景觀,時值春季素材島有竹林,空中飄來的氣球教了一些竹製品 DIY,主體在地爐與露天池的搭配下,利用竹柵欄隔出不規則的區塊,試圖營造一種曲徑通幽的風味,竹林區幾經修改成現在這個樣子,算是前期還有足夠可用空地時,較為令人滿意的景觀了。
海岸鋼琴台:
竹林露天溫泉:前庭
竹林露天溫泉:露天池

5. 枯山水庭園
  個人很喜歡日式庭園造景中的枯山水庭園,由細沙、岩石等簡單元素呈現一種寧靜致遠的氣息,不得不感謝推特作者『かなで@あつ森』的細沙素材,當我發現這個素材後,立刻從倉庫翻出豐嬌昆明魚與糞化石出來,帶著和風柵欄瞬間把賞櫻區給拆了重建。
  在沒有學到庭園石 DIY 前,上述兩個化石是用來偽裝石頭很好的擺設,特別是豐嬌昆明魚最為合適,雖然最後糞化石實在不想用,但仍不失在沒有合適庭園類型裝飾前的替代品;嚴格來說,理應枯山無水,櫻花石水盆與櫻花樹枝不大適合擺在這兒,屏風與地爐也是如此,但蓋了院子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總覺得挺無聊的,於是只能稱得上意思到了就好!
枯山水:前庭
枯山水:茶憩處
枯山水:夜景

6. 燈塔觀星台、兒童公園及戶外圖書館

  說到燈塔觀星台那可真是令人鼻酸的故事,事由起源於第一次遇到貓頭鷹妹妹,那種內心的興奮與感動著實難以言喻,群組內喊了聲「今晚看流星!」,扛著燈塔望遠鏡,特意選了個好位置試圖打造一個絕佳觀星約會地點,「紅磚牆,圓木椅,佐流星飛逝匆匆」想想都激動了呢;但結局使人萬分感傷,有妹妹不代表有流星,僅有一兩顆的寂寥,悵然如是。

  來到觀星台東側的兒童公園就令人開心多了,因哩程點數頗多便換了沙坑、旋轉咖啡杯與攀爬架,這麼多東西湊個公園並不為過,拆了原本用來放大頭菜的菜田,略微拓寬了小山谷,雖然空間仍舊狹小令人頭疼,地板路面的鋪設也因為受限於場地而有些彆扭,但看著咖啡杯轉呀轉還帶可愛音樂,彷彿像是童年時八卦山遊樂園的搖搖馬一樣令人懷念。
  在兒童公園較為特別的是設置地點恰好在需要樓梯爬下去的隱藏沙灘,那是隨著更新會是贗品商人靠岸的小海灘,向內挖開(深度 3 格)蓋了斜坡擺上釣竿、曬魚架,充滿鹹魚味的小景觀。
燈塔觀星台:正門
燈塔觀星台:夜景
兒童公園
  自小沙灘往回走,沿著公園圍牆外側小徑,會發現小山坡,那是集眾人之力所完成的戶外圖書館,由九個書架、三個書堆與一個微型圖書館共計 63 本書的彙集成果,布置概念打從取得書架的方程序後就一直想要蓋一個開放式圖書空間,有舒服的沙發與咖啡,搭配清新的環境,但由於仍受限於空間,咖啡這個元素暫時尚未納入,預計仍會持續修改。
戶外圖書館:入口
戶外圖書館:圖書區
戶外圖書館:夜景

7. 日式瀑布庭院及果園
  當島嶼創作家功能開放後,憑著削山開河在我手的模式,使得各處島嶼都陷入一股都更改建熱潮,每每成果皆使人震驚讚嘆,當然個人也不免俗地想來嘗試一下鑿山開瀑布的滋味,從第三層湖泊向東延伸了河道後,赫然發現由東向南挖掘其實只是讓空地更為稀少,於是改成環形瀑布帶小落腳點的設置。
  然而砍光了針葉樹後,閑置下來的空地算是不小一片,於是延伸竹林露天溫泉的概念,以石獅子、和風柵欄、和服架與露天池,配合瀑布來呈現一種巫女(みこ)凈身修行的場所,雖然豪華和服架實在不應該,但抵不住它漂亮啊!
日式瀑布庭院:正門石獅
日式瀑布庭院:凈身池
日式瀑布庭院:環形瀑布
  自庭院後門下山向南,當沿著山壁行走時,可能會發現山壁有類似動森廣告場景的感覺,然而有太多東西沒搜集到,暫時無法仿造廣告上的海邊露天溫泉區,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弄一個;進入果園區就較為簡潔了,幾乎砍光了島上的果樹並且重新陳列,以步道穿越果林的概念去布置。
  而有趣的是,筒倉這東西做出來後,一直不知道該擺哪兒,於是長時間丟在博物館後方,當果園的道路鋪完後,赫然想起有這麼一個東西,挪過來擺著後,頓時整體感覺就像是在果園農場一般貼切,配合諸多善心人士提供的花園燈,夜晚點燈時挺漂亮的。
果園:路邊攤
果園:筒倉

8. 自宅屋外
  向南穿過果園區轉西過橋,再次回到島嶼主要區域,自宅院子的布置算是較為早期的項目,西洋風柵欄以對稱方式圍繞出類似二進宅院的感覺,沿著屋前道路兩側是小小的花園,把花園燈藏在裡頭,在夜間會有很不錯的效果,以路燈作為內外院子的分界;布置屋外時,手上恰好有窯烤爐與煙熏爐,放在圓木餐桌旁就成了小小的燒烤區。
自宅正門
戶外用餐區

9. 室內裝潢
  隨著傢具的搜集數量逐漸增多,還有更多善心人士的贊助下,室內裝潢反而是最經常變動的區域,進入屋內經過玄關後,大廳的設置考慮到通向三個房間的門口動線,因為並非採用區域中心布置的方式,可利用的區塊顯得更為狹小。
  大廳區域主要有兩個區塊,以鑄鐵架、書桌與個人電腦為主的工作區;以壁爐、圓木長椅及圓木裝飾架的沙發閱覽區;整體裝潢概念維持在木造房的木製品溫度上,利用璧掛的綠色盆栽來裝飾牆面同時帶來些許的點綴效果。
  兒童房選擇以可愛元素的裝飾為考量,深木色的木製傢具配合鮮艷的壁紙與地毯,主要想營造一種能給兩歲小女孩開心玩耍的感覺,所以讓佩佩豬、巧虎加上一堆熊熊圍繞著;浴室的布置在收到檜木泡澡桶的禮物後,重新以灰泥矮牆、青苔庭園地板重新改動,花園燈與壁掛盆栽便宜好用!
大廳:個人工作區
大廳:沙發閱覽區
兒童房
浴室
  除了大廳之外,主體風格鮮明的應該是東方風、和式與歐式小教室三個房間,原本一直拿不到的東方風傢具在各方大德的餽贈下達成,心懷感激之餘,也讓期待已久的構想得以實現,漆紅色的傢具略顯喜氣,門口處以屏風隔開內外,善心人士贊助的竹製多寶架令整體呈現濃濃中式古風的氣息。
  個人淺薄的看法,竹製品傢具著實適合用來各種造景布置上使用,竹屏風、竹席乃至竹球等,和式房間在紙拉門壁紙的環繞下,中央的地爐(又是它)若能改為被爐就更有味道了,而紙拉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推開即是庭園的感覺,私心希望日後駱嵐的壁紙能有那種開門的布景。
  最後的歐式房間主體布置為小教室,因為太座大人的職業性質使然,黑板、講台與書籍的元素十分貼切,原想布置成實際教室模樣,結果弄著像是私人補習班,也許日後重新改造時,考慮使用其他壁紙以及較多的講堂桌椅來處理,目前多餘的空間利用簡單壁板分隔出小小的休息區,原本的 DJ 台在替換成高級音響後,顯得合適多了。
東方風房間
和式房間
歐式小教室

寫在最後
  奈克圖羅島的導覽介紹至此結束,個人許多搜集都來自諸多好心人的熱心分享與餽贈,若是當更多合適的裝飾品出現後,應當又會進入下一波的改造與布置,動森的樂趣即是如此,擺著喜歡看著舒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想法與實踐成果,希望藉由這麼一篇導覽介紹,能觸動各位島主也能欣喜地分享自家島嶼的一草一木。
  『謝謝光臨,歡迎下次再來。』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1302.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