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文章閱讀困難,可以先閱讀以下兩篇
【攻略】從數據來看槍口選擇
【心得】配件延伸-后座力模式圖
正文
對R6槍口機制有基礎了解後,還是會有人對槍口選擇感到茫然,以下是我個人挑選槍口的依據,希望能給版友一個參考。
一、注重在前幾發
R6是一個預開+暴頭遊戲,閃身預開的情況下,射速慢的槍枝可能只射兩三發就閃身回去了,而架槍情況下你壓槍是要非常有把握的,超過五發沒死都是巨虧的,很容易使自己被打殘甚至被反殺,這些使前幾發更顯得重要。
二、后座力一致性
R6大多數槍枝第一發后座力都特別大,這使制退器引起很多爭議,為什麼高手會選用制退?因為制退器讓第一發與之後子彈的后座力更相似,R6槍枝大多又屬好控,對於有一定控槍技術的人,R6槍枝后座力大小不是首要因素,不連貫或隨機性才造成更大的困擾。
請注意C8在無配件、補償、制退,每發后座力差異與一致性(數字代表格子數、精度非常低請見諒)



C8制退器第一發后座力幾乎與第二發相同,而補償器第一發幾乎是第二發兩倍后座力
三、槍枝特性
特定槍枝有往左、往右或不規則的特性,像是type89、R4-c、mp5整體往右,L85A2、SMG12整體往左,也有像AK12這種整體往右但第四發開始就分布很寬的槍種。
AK12后座力模式圖(左起無配件、消焰器、補償器)



四、延伸槍管
只有衝鋒槍會考慮的槍管,vector中長程槍線下傷害實在太低,P10 RONI無槍管就好控但子彈太少,能靠槍管省一發是一發,而9mm C1我會空槍管,裝了整枝槍太長躲轉角心裡會不踏實,其他槍我就沒試過了。
集成以上的觀點,我在2.5倍鏡下幾乎全拿消焰/制退,只有G36C、AK12、C7E我裝了補償器,我個人對於水平后座力掌控稍差,跟第一發后座力取捨下還是拿了補償。一倍鏡就拿了較多補償,第一發的不適感在短槍線下不明顯,我個人也不喜歡一倍鏡打長程槍線,我眼睛不好長程槍線打的很是吃力。而開鏡時間改回去後,我握把除手槍外全都拿轉角,如果你是喜歡拿垂直握把的,槍口就可以拿補償。
快速應用
如果你看完心裡還是沒個底,這裡有個方法可以參考,把你穩定控制的槍當做基準、錨點,這裡以能穩定控制556XI舉例(數字代表格子數、精度非常低請見諒)

把你全部射速700左右的槍枝利用配件,把第一發控制在2.5格左右,第二發開始控制在1.7格左右,簡單說就是把后座力模式圖都盡量弄的跟556XI長一樣,你就至少能初步控制那把槍了。水平后座力在前幾發影響並不是那麼劇烈,所以單看垂直即可,不過這是很粗糙的控制就是了。射速與后座力模式圖一定要搭配看,一倍鏡與2.5倍鏡也要分開看!
新手向
從准心擺放在頭線開始講,如果你瞄地板、腳那怎樣都沒辦法進步,槍口選甚麼影響不大。准心擺在頭線,壓不下槍就會非常致命,你第一發如果都噴到跟101那麼高,壓一半還是在50樓,後面也還是全部打在天花板而已,那你不如全部裝制退,至少第一發不會讓你飛上天。如果你有純熟的控槍技術,那請看上面。
結語
簡單來說,我把期望都擺在相對快速、簡單的擊殺上,我不期望直接打光彈夾一殺三,能讓我在前幾顆子彈換到人頭的機率增高才是重要的。更何況期望敵人讓你打光彈夾是不實際的,可能他前五發就把你殺了。
如有錯誤請立即告知,我會立刻改正,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