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作法與用意:
看這篇文之前,要先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馬娘繼承相性里包含了父母初始的相性與額外的賽事相性。
繼承相性=初始相性+賽事相性
但初始相性無法改變,變成說如果你要養別只馬,可能你原本的高因子父母跟新的這隻相性非常差,導致又要養更多的高因子新馬。
但使用這套方法,則可以確保無論原本初始相性有多低,都一定可以變成雙圈繼承。
這套方法唯一缺點就是不能拿去跑競技場,畢竟初始能力值太差了,是純育成考量。
如果還需要練競技場馬就不推薦這套了。
等有多餘的體力,或是覺得自己馬娘強度已經沒辦法比現在提升多少的時候再來使用。
賽事相性提升方法:
爺爺A奶奶B與父親C跑同樣賽事且勝利,外公D外婆E與母親F跑同樣賽事且勝利,一邊會各加一點繼承相性,若兩邊皆跑了30+相同賽事與拿了一堆三冠勳章,總計約可額外獲得120+的繼承相性。
而雙圈的門檻是150,這樣無論初始適性有多差,肯定都會有雙圈以上,且雙圈繼承並不是終點,繼承相性肯定是越高越好,能確保在兩次四月繼承的時候有更高機率獲得更多能力值。
推薦賽事整理:

總計最高會跑三十四場賽事(包含URA三場+一場出道賽)
第二年的寶冢記念、ジャパンカップ、有馬記念,若能力值太低,後續賽程會相當吃緊可跳過不跑,跑了也只是多順便刷粉絲數而已,並沒有特別用意。
若有幾場翻車也無所謂,重要的經典賽事請讓能力值提升到確保能拿下,若因輔助卡等級太低無法辦到,就必須自行考慮該刪除那些賽事不跑,把這些時間拿去補足能力值。
推薦養馬種類及方式:
看到上面賽程也能明白,肯定是要去挑選跑中長適性的馬娘,這些賽事基本上大部分的中長馬娘都能跑到,就算有一兩場跟主線任務卡到無法跑也沒關係,就損失一點相性而已,影響並沒有很重。
至於為何要挑中長馬娘,因為中長馬娘給予的初始相性最高,讓你後續大部分馬娘都可以用這套方法的完成品去練出更強的競技場馬娘。
再來,使用這套方法請選擇初始就自帶金色藍技的馬娘,由於訓練時間非常吃緊,在菊花賞、天皇春這兩個時間點耐力容易不夠,點出越多金色藍技越容易讓耐力達標。
且培育過程不需要扣技能點等打折,技能有辦法點出來就趁早點出來,確保後面比賽都可以勝利,不要為了等無謂的折扣而損失賽事相性才是最重要的。
輔助卡搭配:
建議是帶三速二耐一綠惡魔,也可三速三耐做搭配,但無論怎麼搭配,只要這三十場幾乎都可以勝利就足夠了。
在現在環境輔助卡一定有帶小北的情況,速度幾乎都可以達標,重點還是如同上面所講的耐力問題,速耐都有達標的情況才能確保主線流程都能勝利。
最終目標:
先用這套練馬練出A馬與B馬,然後拿AB馬這兩隻去配種出C馬及D馬就完成了。
這兩隻CD馬初始就至少有120+的賽事相性,無論你拿去配誰都是雙圈。
當然這個目標馬肯定是越高因子越好,畢竟這四隻ABCD可能會是陪著你度過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會再去做更換。
所以盡量把這四隻練出三星耐或三星力,URA因子越多越好,畢竟有小北這張卡的情況,速度肯定是不缺的,最好可以在繼承的時候多拿點耐力與力量,讓整體能力值更高。
若是好友也有練出這種30場賽事以上的馬,也可以在練出A馬的同時就拿好友這隻去配出CD馬,每天有三場機會跳過一個環節。
這過程肯定是漫長且枯燥的,不必強求短期內弄出來,畢竟賽事過程這麼多的情況,拿到的粉絲數也是相當可觀,可以順便讓公會排名提升拿更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