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因為有很多村的關係,所以最適合用鉗形攻勢.
基本上就是分成兩個大集團:野戰集團與攻城集團.
野戰集團就是兩個或多個大鉗子.目標就是先把村都佔了.
當然啰~如果不嫌操作麻煩也可以配合謀略指令把村都挖過來,會更好打.但是前提是對方城中沒有很多智將還有對方不去村子附近蓋箭塔,也不出千人小部隊來占村.那就只能以游擊對游擊啰~
至於連擊什麼的?老實說真沒那個心思.鉗形攻勢老好用啰~你就算5個都連擊的也是被斷補給後暈到死.當然也要搭配包圍佔領.
真心覺得連擊只有稱霸戰記好用.不然光是鉗形攻勢分進合擊.連擊到底是能幹嗎啦XD
通常出兵的話是兩個或多個城一起出兵,為了速戰速決甚至有一次20幾個城都出兵的打法.
鉗形攻勢的重點就是在於那個鉗字.鉗的目標是村子.當一個城下面的村子都要被佔光的時候,村子上有目標標示的被佔領後系統自送包圍佔領.然後你就看到城池外那一圍不是你的顏色,其他都跳你的顏色.如果那個跳你顏色的區域有敵方部隊在就會全部跳暈眩跟斷糧.處於被打很痛又不能還手的境界.很容易全殲.
出兵順序往往都是第一線城池出攻城隊,第二線的出野戰部隊.當然了看各城的武將與戰法都可隨機應變.這樣出法只是因為攻城走太慢,要形成合力就第一線出攻城第二線野戰比較實在.
出兵前一般都是雙方的態勢是:
我方一二線搭配出來的兵力對付劉表,劉璋之流二三流君主有兩倍以上的數量優勢,武將素質較高或略同.
糧食可支撐二或三個月(其實就總兵力*2或3來算比較快,1萬兵要有2萬糧3萬糧,當然走山地的話要有5倍比較保險)
錢的話其實除了起手叫5胡兵幫打外,就編成攻城隊後就用不上了,一般都是買糧用.所以5.6月盡量不打戰.7.8月買完糧,就可以開戰到隔年4月.能打多少是多少.
由於電腦AI只要看到一線兵力不多,有時候好戰型的如曹老闆,黃巾,董卓之流會一直派兵來打.那就是墨守點滿先行透過守城戰減少他們的兵力.然後等雙方一二線的兵力對比逆轉就可以發動大戰.
這代防守往往比較佔優勢,只要有千人隊去把對方主力後方的村子都佔了切斷補給線,它們就會全部暈餓到死.
如果對方第一線來攻主力全數被殲就可以打先守後攻,鉗形攻勢.反包圍已經兵力很薄弱的敵一線城池.
這時野戰部隊往敵二線城池間的村子移動.把佔領區擴大到二線城池附近,持續圍點打援.
攻城隊搭配一些中等武將血厚的(兵力與陣行防守力高的)阻止從城中出來的守軍對攻城隊的逆襲(如長沙的黃忠魏延)
然後要攻下的時候,掩護部隊就指令往前跟野戰集團彙整.有時候走太慢或是兵力還很多的攻城隊就繼續往敵二線城池前進.
然後就是持續這樣:野戰部隊搶村子包圍佔領,攻城隊跟上打城. 然後盡量不要進城而是持續往下一線一直圍點打援.
最高紀錄是兩個月從江南與蜀地出兵本有20個城,一二線14個.從上庸到建業一線往北打.一路打穿到北海為主的黃河以南.直接把曹老闆勢力打掉13城受降.後線6城則是運輸隊把軍糧一直往一二線跟佔領區送.
但是盡量不進城整編的原因是:一進城往往送的金跟糧太少.除非後線已經糧快吃完.在施政等級夠高的情況下.還是別進城以免因為缺糧導致無力往前繼續攻打.
最大一次包圍佔領是洛陽與黃河以北被佔領.然後整個中原區域因為北海,下丕.廣陵.壽春靠海的與江北城市到蜀地上庸都佔領.
結果中間的宛,許昌,陳留,汝南,小沛,濮陽.一次包圍佔領.然後一個月全部打下啰~算是大鉗型攻勢下的最大包圍佔領.只要城池跳包圍佔領基本上敵人就很難回天~除非裡面的兵力還是比你多.那就只能剝洋蔥一樣慢慢削弱啰~
後面再講各地域的打法.基本上除了少數幾個城都鉗形攻勢一招就可以吃遍天下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