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介紹】煌輝者的造型來源細點

《魔進戰隊煌輝者》已經完結了,但煌輝者身上的寶石特徵依舊是大家最為在意的,故,我將會為他們的代表寶石做進一步的細點。


由熱田充瑠變身的煌輝紅,代表寶石是「紅寶石(Ruby)」,「Ruby」一詞源自義大利語「Ruber」,也是「紅色」的意思。
紅寶石是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以氧化鋁和鉻(形成紅寶石的關鍵成分)居多,含量高顏色就越鮮艷,又有「鴿血紅」之稱。
產地方面也以亞洲居多(緬甸、泰國等地),主要生於火成岩或變質岩地區,天然的紅寶石稀少且珍貴,但也容易人造出來,深受不少人的喜愛。
在《聖經》中也有提到紅寶石,它具備高尚、仁愛、愛情等象徵意義,歐洲人時常把它作為婚姻的見證,也被稱為「寶石之王」或「上帝創造出來的十二種寶石中最珍貴的寶石之一」(七月誕生石)。
已知最大的紅寶石是星光紅寶石原石,約1700.01克拉之重,產自緬甸,顏色鮮艷且晶體完整未雕刻,是為世界頂級無價之寶。


由射水為朝變身的煌輝黃,代表寶石是「黃玉(Topaz)」,「Topaz」一詞源自希臘語「Topazios」(一座常年被大霧遮蓋至難以發現的島嶼),是「很難尋找」的意思。
黃玉屬於晶體類寶石,透明潔凈、硬度和反光效果極佳,產自巴西和亞洲一些地區,據說中國古代有使用過這類寶石,象徵友情和幸福,因此有「東方黃寶石」(十一月誕生石)之稱。


由速見瀨奈變身的煌輝綠,代表寶石是「祖母綠(Emerald)」,「Emerald」一詞先是由拉丁語「Esmeraude」演變,再前面即波斯語「Zumurud」,爾後漢語將它音譯成現在的祖母綠。
祖母綠歷史悠久至能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是首次就被當成珠寶的古老寶石,一開始是產自埃及,後來是哥倫比亞,因為當地的祖母綠品質最佳,價格最高。
作為五月誕生石的祖母綠,具備仁慈、善良、信心等象徵意義,是和平安符一樣的存在,也有「綠寶石之王」的美譽。
已知最大的祖母綠是Mogul Emerald,約217.80之重,約10厘米高,兩面分別是祈禱文和刻畫。


由押切時雨變身的煌輝藍,代表寶石是「藍寶石(Sapphire)」,「Sapphire」一詞取自希臘語「Sappheiros」或拉丁語「Spphins」,都是「藍色」的意思。
和紅寶石一樣屬於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氧化鋁,產自東南亞等地(以緬甸居多),也以象徵「命運之石」的星光藍寶石最為著名。
藍寶石具備忠誠、堅貞的象徵意義,作為九月誕生石,成為世界各地的宗教儀式的重要物品,還有幸被列為國際珠寶界所公認的四大寶石之一。


由大治小夜變身的煌輝桃,代表寶石是「石榴石(Garnet)」,「Garnet」一詞取自拉丁語「Granatum」,是「種子」的意思,意指石榴石的晶體與石榴籽的大小和色澤一樣。
石榴石在青銅時代就被用作寶石或研磨料的物品,產自亞非美等地,顏色鮮艷、晶瑩剔透,故市價相當高。另外石榴石還能分成好幾種,其一是「玫瑰榴石(Rhodolite)」。
在《聖經》中也嶄露頭角的它是一月誕生石,具備貞操、友愛的象徵意義,西方人也認為它具備醫病的效果。


由克里斯塔利亞·寶路變身的煌輝銀,代表寶石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鑽石(Diamond)」,「Diamond」一詞取自古希臘語「Adamant」,是「堅硬而無法侵犯的物質」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目前已知最堅硬的天然物質。
其原石為金剛石,硬度和導熱性強,約30個國家開採到這類寶石,年產量相當高(一億克拉),鑽石本身價值連城,加上因構造的關係,許多珠寶學家和科學家都對它進行了很多很多的研究。
自古以來,鑽石就被視為尊貴的象徵,另外因為美麗而也具備純潔的象徵意義,是四月誕生石,還和紅寶石、祖母綠與藍寶石一同被列為國際珠寶界所公認的四大寶石,因而名聲大振。


由博多南無鈴變身的煌輝金,代表寶石大致認為是「金綠寶石(Chrysoberyl)」,「Chrysoberyl」一詞取自希臘語「Chrysos」和「Beryuos」的合稱,是「金色綠寶石」的意思。
金綠寶石稀少珍貴,透明度較好,產自俄羅斯、斯里蘭卡和巴西,另外金綠寶石還能分四種,其一是享有世界五大寶石之一的「貓眼石(Cat’s Eye)」。

以下這些是煌輝者的代表寶石細點,但是過後我可能還會介紹幾個,所以大家要期待哦。

本文來自網路,不代表3樓貓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3loumao.org/10806.html?variant=zh-tw
返回頂部